姝谋(944)
君晟气极,倒了桌上一杯已经凉掉的茶,一口喝尽。
他一想到这么久自己都被蒙在鼓里,就觉得浑身的血液都要沸腾起来。
他自诩聪明,和君恒那么久的斗法,此消彼长,自认为智谋在君恒之上,而且可以完全把君恒掌握在手中,但现在出来一个君晟,他感觉到了打击。
若君晟知道这件事,而且还将计就计引他入局,那就说明这件事情也在对方的掌控中。
那么现在自己的处境就微妙了。
皇帝有心放过自己,但君晟怕是不会,他一定会无所不用其极的要利用这件事让自己栽个大跟头,甚至直接出局。
想到这里,君策感觉到自己整个人都被泼了一盆冰水似的,从里凉到外,他无法描述此时此刻自己的心情。
他坐在椅子上,又连喝了好几杯的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告诉自己:不能慌,不到绝路,一切都还有转机。
从前他是没有防备,所以才着了道,如今他已经知道了君晟,便绝对不会再让人瓮中捉鳖。
想到此前种种,君策心中憋屈得不行,但还是尽力隐忍下来。
眼下的情况,怨天尤人没有用,一味的抱怨,愤怒也没有用,他要做的是分析眼前的形式,调整策略,不至于自己太过被动。
而若想清清楚楚的了解全局,就要把事情分析透彻。
比如眼下这件事,对方究竟是如何做的?
背后又做了什么?
谁是君晟的人?
谁在为君晟做事?
关于君晟的做法,君策大概也分析了出来,就是将计就计,在他杀了君恒之后,来抓他的现场。
那么君晟背后做的,就是知道他的计划,然后让他和君恒凑在一起。
想到这里,君策眉头紧皱:自己身边必定有奸细,是谁?
他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众多幕僚也会加入讨论,但具体细节只有彭幕僚李幕僚和林老知道。
若有奸细暴露了他,那这三人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对他的伤害也是最强的。
是彭幕僚吗?
彭幕僚是彭家的人,已经跟了他数十年之久,最是忠心。
而李幕僚是一介寒门落魄学子,一心想出人头地,脑子也有几分聪明,常常能和彭幕僚配合默契。
一人保守一人激进,既不会固步自封,又不会太过冒进,所以他留在身边,和彭幕僚二人对他的筹谋提出合理的建议。
还有一位林老,林老一直是他幕僚中的人,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只不过平时听得多说得少,是几个月前才真正站到他面前被他知道,不过每次说出口的话都十分有见底,深得他心。
按照这样来算的话,林老出卖他的几率最大。
但是林老没次出谋划策都是站在他的立场为他好,这点他切切实实的感觉得到,若不然也不会让他成为自己身边最亲密的幕僚之一。
除此之外,林老每次针对敌人的谋划,也都没有出过差,六月大雨时对他的警醒,事后证明林老是真的为他考虑,也真正考虑到了全局,所以才入了他的眼。
之后筹谋的忠勇侯府事件,确实也让君恒损失惨重。在之后的几次事情,林老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对手都着了道。
这一回,对付君恒的事,林老是持反对意见的,觉得这件事太过冒进,还是持续筹谋为妙。
若林老是对方的人,应该要一力促成才是。
从消息来看,林老是最有可能出卖他的人,但从结果来看,林老却一直都是忠心耿耿。
君策一时脑子里像搅了一团浆糊,分不清谁是人是鬼,谁的忠心是真是假。
若不找出这个人,他必定损失惨重。
只是眼下他没有任何头绪,又或者是……他想错了吗?
君策越想,脑子里越乱,只得先放到一侧不管,后头再好好辨别。
第三个问题:他要找出朝中大臣,谁是君恒的人。
他怀疑这一点,是君晟要做到这些,背后必定有实力帮忙,要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空有名头的王爷而已,什么都做不了。
最明显的,就是他那些侍卫如今生死未卜,怕是回不来了。
能悄无声息的解决掉他那些侍卫,对方必定有一定的势力。
君策将朝中的人想了一圈,都没人让他可以对号入座。
一颗心不由得又往下沉了沉。
还有,便是今日出现的许怀义和李清云。
想到这里,君策眼皮跳了跳。
今日在听到管家说李清云也来了的时候,他便感觉到不对劲,没想到最后真的出事了。
许怀义暂且不提,就光说李清云这一次,他最先去发现了君恒的事,这不合理。
照理来说,一进屋应该跟他说话才是,而直接跑到前面去见君恒,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但若他是君晟的人,那就很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