姝谋(245)

作者:安绵绵

第176章 为君策邀功

二人被皇帝点到,当即站出来。

相互看了一眼,暗中有些较劲的意味。

首先说话的,是恒王。

绾宁进宫,他是既得利益者,当然要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他看来,赵砚臣说的话就是无稽之谈,哪怕真的像赵砚臣说的那样,他也要拨乱反正,把这一切说成是碰巧。

“回禀父皇,儿臣认为,这件事只是赵大人歪打正着,作为钦天监,能看出天象,实属正常。

但是,若说这天象之事意味着什么,儿臣是不信的。”

话落,立马有恒王一派的人出来说话。

“陛下,微臣附议。

赵大人实在说的太玄乎了。什么叫六月初七必有天罚,这天罚还跟雨水有关,这便是直指洪涝灾害。

京城的水利工程,微臣敢拍着胸脯说,绝对不会有问题。”

话说到这里,工部的李大人立马站出来。

兴修水利,道路铺设,都是工部的事情,天子脚下,自然工程做得扎实,半点都不敢含糊。

李大人当即表态:

“陛下,微臣附议。别的地方有洪涝,京城绝对不会,赵大人那般言之凿凿,不知是何居心。

而且这几日都是小雨,没有半点大雨的迹象。微臣认为,京城或许有几日大雨下,但是绝对不会像赵大人说的那般严重。”

在场的大臣们,不少人纷纷点头,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

恒王不动声色的观察着这一幕。

他要做的,就是在这种人心惶惶的时候,坚定立场,坚持想法,在风向中屹立不倒,让这些大臣们不至于都飘走了。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反驳策王的话,而且还能给皇帝留下一个不跟风不随波逐流的好印象。

果然,皇帝赞赏的点了点头,看向策王,

“老二可有话说?”

策王有些琢磨不透皇帝的心思,不知道他这么问有何用意,脑中飞速旋转,想来是想考验他们。

这件事,他和幕僚们私下里讨论过,认为等六月初七看看情况再发言,最为稳妥。

但是没想到,现在六月初七还没来,皇帝便发话了。

这些日子,他也是做了一些事情的,从六月初一开始,幕僚便建议他为六月初七做些准备,无论有事没事,他这都是爱民的举动,没有坏处。

想到这里,策王顿时有了底气: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钦天监赵大人还是有几分真才实学的。

赵大人乃五年前的大周状元,而且入了钦天监,想必对天象命理学说很有研究。

之前有贺县为先例,已经让大家看到了赵大人的学问,儿臣以为,此事听来确实玄乎,但是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上一次,赵大人总共说了两件。一是六月初一,天降警示和雨水有关。

二是六日之后的六月初七,会出现天罚,亦和雨水有关。

如今,“一”大家已经看到了。

明日便是六月初七,左右不过这一日,儿臣以为,现在下定义为时过早。

儿臣以为,如今这种状况,趁着时间还早,检查京城的防洪泄洪工程才是重中之重,若没事,皆大欢喜。若万一有什么,也不至于让百姓遭殃。”

君策半句不提绾宁,而把这件事说成了民生。

他的幕僚已经商量过了。

天罚之事,一旦是真的,牵扯到绾宁,就是皇帝为了一个女子不顾百姓死活。

所以,提都不能提。

百姓们怎么想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在朝堂上,这块遮羞布不能揭开。

说成是普通民生之事,最为合适。

君策话落,恒王一听不对,立马出来反驳他话里的漏洞:“二皇兄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今日都六月初六了,说这样的话,时间也不够。

若二皇兄真的有心,早在六月初一就该说了。这会子捡好听的敷衍父皇。”

策王的人站出来:“恒王殿下此言差矣。

策王殿下绝对不是只说不做。

启禀陛下,微臣证明,从前几日开始,策王殿下都在检查抗洪泄洪工程。

只不过钦天监赵大人所说之事,太过匪夷所思。策王殿下未免多生事端,怕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一直在暗中进行,没有让人发现。

这几日,策王殿下心心念念着老百姓,检查之事,半点都不敢马虎。”

这话,明显就是为君策邀功。

而君策说出这件事,打着的就是这个目的。

从六月初一小雨下来之后,在府中,和幕僚们商议出来的做法。

做这件事,无论如何都是得利的。

如果六月初七,没有变化,那么他一心为民的好名声也传出去。

在大家都观望这雨会不会下的时候,只有他在默默地为老百姓做实事。

上一篇:笨蛋美人重生后 下一篇:青闺令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