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37)

作者:黄柏山人

再加上他的成绩实在优秀,让书院中的先生们对他寄予厚望,多有看顾,所以他在书院中的生活还算简单平静。

要不是何殊他们愿意借出怀安商行的名头,为他表弟造势。

在听说青山武院中环境后,沈卓甚至生出想让表弟放弃入学的念头,因为他实在不放心。

何殊制止住对方道,“沈兄不必如此,说实话,此行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对武院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也算是收获不小。”

第十九章

对于张二田说得那些信息,肯定还要做进一步的核实。

只是何殊心里清楚,这些外人虽不容易知道,但在武院内部却不算什么秘密的信息,基本不存在胡编乱造的可能,因为没那个必要。

更何况张二田所能看到的,只是武院中的那些背景不凡的学生不能得罪的表象。

连冯立与邱颜他们在听到那些信息后,所能想到的也是那些有背景的学生在武院拉帮结派,欺凌弱小,会让她很不喜。

不会明白在这看似很好理解,同时也很常见的表象下,其实还暗藏着那些人身后势力的谋划。

何殊也不会跟身边人解释这些,站在前世所不曾接触的位置上,从另一种角度看这待那些人与事,是她今生不得不学习并掌握的能力。

既然没有选择摆烂的机会,她就只能面对并设法解决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留下柳平,离开青山武院后,又顺路将沈卓送到青山书院。

“三位贤兄将要进入书院借读,何不先随我进去熟悉一下书院中的环境?”

得到何殊一行的诸多帮助,沈卓心中十分感激,只是他在短时间内,注定没有能力偿还这份人情,就想尽量为他们先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何殊明白对方的想法,不过还是选择婉拒。

“等到我们明日来书院报道后,再请沈兄做东道,带我们熟悉环境,初来陈阳城,在下今天打算在这陈阳城中游玩一番,好好见识一下青山州的风土人情。”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考虑到青山书院明日将要正式开学,沈卓这位正经的学子,就算已经完成书院布置的作业,也需复习一下课业。

不像他们,此次出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尽量多去些地方,在人群中多听、多看、多记。

大安立朝近两百年,官方统计的总人口从开国初期的两千多万,已增加到现在的近五千万。

这还是因为近些年来,大安境内总体上还算太平,既没有与邻国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也没有出现什么损失惨重的天灾人祸。

青山州作为人口、粮食产量与经济排名,都能在大安境内排前五的州府之一,总人口也就一百多万的样子。

陈阳城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原有的常住人口不到八万。

随着着青山书院扩建并扩增招生规模,以及青山武院的开设,使得陈阳城扩建。

再加上大安的商业活动在近些年得到极大发展,并越发的兴盛。

陈阳城作为青山州的商业中心,近些年的就业岗位大量增加,为城中聚集大量人口,使得陈阳城中的人口现已增长到十万出头的规模。

十万人口的城市,只是何殊前世所在国家一些偏远小县城的人口模。

但在这个时代,人口规模达到六万的城市,就能算得上是大城。

大安最繁华的城市上京,在经过近几年的人口快速增长后,现在的常住人口也不到五十万。

这让何殊不得不抛开自己对城市的固有印象,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时代的一切。

在这个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王朝时代,因她的鼓励与支持,商业经济才能在近些年发展得较为迅速。

即便如此,土地仍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百姓赖以为生的根本。

在没有高产作物,也没有化肥帮助提高产量的农业时代,农业种植同时也是国家的根本。

何殊再怎么理想主义,也不敢试图在这个时代搞什么城镇居民化,去撬动这个根本。

所以此刻看到这个在大安已经算是相当繁华,却与她印象中的繁华城市无法相提并论的府城,她只感到唏嘘不已。

步行走在街道上,看见何殊的目光落在旁边一个小贩手上的糖葫芦上,邱颜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买下三串。

不动声色的仔细嗅了一下,确定不存在什么异味后,她才将其中一串递给何殊。

这份谨慎小心,让接过糖葫芦的何殊无声叹了口气,人家小贩做的是养家糊口的小生意,他们不过是偶然遇上而已。

只是何殊也很清楚,对于她身边的这些人而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要将那可能会有的万一提前扼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