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番外(429)

作者:宣蓝田

只可惜经事儿不多,心志尚浅,这位中年人没能和古往今来的谪仙人们升起共鸣,心里的愁郁一点没消解,反而更深沉地压到心底去了。

他身上的公服是夏天时量体裁作的新衣,秋风中袖袍翻飞,竟显得他清减了几分。

唐荼荼对咖喱的兴致持续了三天,等新招的小二进了门,她才意犹未尽地放下锅铲。

她一身调料味,闻着像个作料罐子,摘下围裙,好好洗了洗手,才跟着华琼回家。

街上有了深秋的样子,成衣铺里客人最多,秋天的夹袄卖不动了,铺家往门前支了个摊儿,堆了好几摞,挂了个“清仓廉售”的牌子,招揽了不少客人。

厚实的棉袄刚刚挂出来,京城百姓富庶,走货俏的棉袄也都是绸面料,剪裁式样和花纹都时兴。

唐荼荼有点意动,想给全家都买上一身,当做礼物带回去。可瞧瞧自己这身衣裳,一身作料味,她很懂事地没进去。

华琼手臂搭在荼荼肩膀上搂着走,她以前也没体验过养女儿的滋味,最近俩月有点食髓知味了,却总是忘了荼荼已经长高了,这么勾着肩,有点吊膀子。

华琼只好放下来,又问闺女:“干了三天活儿,有什么心得?”

当娘的观察了荼荼三天,瞧这傻孩子一门心思看大锅,都不去大堂看看客人,她只当这傻妞又会说出什么“做咖喱真好玩,开酒楼真有趣”之类的傻言傻语。

出乎华琼意料的是,唐荼荼说:“没多大意思。”

——嘿,稀奇!

华琼奇道:“这话怎么说?”

唐荼荼把这三天粗略算过的营业额、人力成本、食材成本拎出来,统了个总数说给华琼听。

“没客人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算这个——这三天除了头一天开张,之后两天大概每天接待五百多客人,一个人30文,五百个客人,每天仅仅入账15两。”

“刨掉成本,利不足三分,一个月下来净赚135两;再刨刨厨子和小二的工钱,大概能剩个零头吧。”

“但是呢,菜和肉的成本是随季节浮动的,您这定价30却不好三天两头地涨。等到了年关,猪肉和菜价贵起来了,您还三十文一位,大概就要赔本了。”

华琼提了个醒儿:“你还没算商税。”

唐荼荼:“噢,还有税,那不用算了——”她一拍巴掌,摊出两只空空的手心:“一分剩不下!”

华琼哈哈大笑。

笑完了,又打趣闺女:“看着每天傻不愣登的,算账算得还挺细——你表哥表姐可没一个算对本钱的。”

唐荼荼心说我成天在街上跑,什么菜什么价,心里都有数的。

华琼本也不指望赚钱,开了这酒楼,只为了让几个小辈练练手、学学生意经。

她财路广,不差一个酒楼赚钱,目光早落到了更远的地方。

借着这个机会,让荼荼跟表家的侄儿侄女们认了个脸熟,华琼便觉圆满。独木不成林,家族的小辈就如大树支开的枝桠,枝繁叶茂,才能成盛大之势。

她母女俩手挽着手到了家,傅九两又早早地蹲守在饭桌前了。

他的生意路子比较歪,倒卖宫廷御物,要是被查住了,掉不了脑袋也得褪层皮,所以生意从不在白天做。

傅九两活脱脱一只夜猫子,白天睡大觉,下午听听戏逛逛街,晚上划着船在圃田泽上听小曲。什么时候来了生意就做,没生意的时候,满京城溜达着玩儿。

傅九两活得像坊间那句笑话——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华琼手下得用的掌柜都放在外边,家里的仆妇只做些琐碎活,眼界浅,只知道街上的铺面是自家的,对华琼外边有什么生意一概不知。

是以华家宅子里的仆役看傅九两,这就是个游手好闲的社会闲散人士,天天神出鬼没的,死乞白赖地扒拉着自家主子,认了个“义姐”,平时却还是“掌柜掌柜”地喊。

傅九两笑着问起荼荼下午做什么去。

唐荼荼想了想:“没事可做。”

这天天街上溜腿的玩咖叹口气,说:“二姑娘成天闷在家里有什么意思,等冬天下了雪,多的是工夫窝在家里贴膘。这会儿秋高气爽,正是出门看景的好时候。”

唐荼荼摇摇头:“我不去玩了,我准备准备这两天就要回家了。”

“真不去?”傅九两用狼外婆的口气撺掇她:“九两哥带你游河,今晚我船上有大买卖!”

唐荼荼眼睛闪了闪。

华琼一皱眉:“什么大买卖?你哪儿找的门路?我不是让嬷嬷最近紧着点,别接生意么?”

前有倭人、北元生乱,后又是妖教之祸,城中防务收得紧。正是多事之秋,华琼早早就吩咐嬷嬷别接外边生意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