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番外(110)

作者:宣蓝田

乱七八糟,没个头绪。

离南曲越远,丝竹声就愈远了,夜里静静悄悄的,大道上几乎要看不着人了。

唐荼荼终于从乱糟糟的思绪里扯出了个头。

“娘。”她迟疑着问:“如果,我是说如果,我攒了五十二两银子,想学着做生意的话,能做什么生意?”

华琼手一顿,笑问:“怎还有零有整的?”

唐荼荼:“二两是姥爷给的。”那天跟账房先生们比试珠算赢了,赚来的。

“剩下五十两……自己攒的。”唐荼荼一句话含糊带过。

那五十两是学台闹事那日,二殿下吩咐他府上的公公送来的,说是给她的私赏,谢她举手之劳,避免了一场人祸。

这五十两银子,唐老爷和唐夫人都没过问,唐荼荼也就拿住了,全是五两重的银锭子。她在房里藏了一个月,都没舍得花。

唐荼荼平时攒不下钱。唐夫人是给孩子们发月银的,俩丫头不多不少,一个月三两银子,这个数远远不够大手大脚花,不过是让俩丫头提前感受一下管钱的乐趣。

唐老爷和唐夫人多数时候心粗,但偶尔也会心细起来,惊奇发现“闺女怎么又又又胖了”,就这样隔三岔五地让小厨房断她零嘴,只让一天四顿饭。

唐荼荼也从不跟他们讲“我饿”,省得他俩着急上火。她饿的时候,总是自己贴补,东家西家的买零嘴回来,月银就从来没攒下来过。

华琼呵笑一声:“五十两,够赁半年铺面了,但你卖什么?要是加上进货,五十两就不够了。”

唐荼荼惆怅道:“娘你帮我想想,我什么也不会,能做点什么呢?”

华琼又笑了声,成心逗她玩:“学厨吧,学成了雇俩厨娘开个食肆。我前两年算过百行利润,算来算去,数食肆的利润最大,门槛还低,回钱快,不压账,开在坊间市里都能干得住,生意好的话,一年少说赚个几百两。”

唐荼荼:“真的吗!”

华琼被她这句反问给问懵了,慢腾腾地眨了眨眼:“荼荼,你不是说着玩?难不成你是真的想做生意?”

唐荼荼点点头。

上辈子,她光忙着看书、学习和绘图了,抱着个金饭碗,顶着年轻一辈里最大的荣耀,她便只顾着钻研自己那一行,从没想过发展第二职业。

到了盛朝没个立身之本,唐荼荼总觉得心里有点不踏实。眼下有爹爹养着还好,万一将来哪一天,家里边发现她来由古怪,把她撵出家门去,那真是叫天天不应了。

华琼仍有点不可置信:“你是缺钱了么,没银子花?还是真的想学学做生意?”

唐荼荼有点拿不准。

“商”之一字,她以前从没想过是什么。

上辈子,在基地里,是有“商人”这个职业的,可那时的“商人”,与其说是“商人”,不如说是公民福利安置岗,是促进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的,对经商者有严格的诚信考核标准。

所卖的商品,全是由城市工厂生产出来、总商会定价的,明码标价,不拍卖、不竞价,也不能预约购买。基地里圈出一块地方,每周定时定点开放市场交易,利润多少,税额多少,都有明文规定。

这种所谓的“商业”,与全民生活必需品的配额发放只有一点形式上的差别,更大的意义还是促进再就业,培养全社会公民的集体劳动观念。人们更熟悉的不是“商品交易”,而是条条框框的商品法。

于是她那时的“商”,被限制得毫无自由,成为了社会维稳的一种工具,几乎没有任何动能和活力。

唐荼荼陷入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头脑风暴中,紧紧皱着眉,一脸的苦大仇深。

华琼却渐渐来了兴致。

她这几年钱越赚越多,因为和华姥爷、和两位哥哥的经商理念都不同,渐渐有些生意脱开了家里,像这“古玩买卖”,家里就没跟着掺和。

赚的钱多了,华琼渐渐有点惫懒:赚的钱自己一辈子是花不完了,没个儿女帮忙花,也没人夸她厉害。

越是如此,越是茫然,越催生更大的野心,成天挖空心思去琢磨更多的商机,用越来越大的快意来填补心里的空缺。

夜深人静时更不得劲,华琼不知道等自己将来老了,这么大笔钱能留给谁,左不过给荼荼和义山两人分了,走毫无新意的财产继承路子。

——可我是想有一个人,想有这么一个年岁不大的姑娘,我将她收作徒弟也好,认作义女也罢,教她学到我一身本事,看着她一路遇神杀神,在男人为尊的商界里闯出头,最终站去顶峰的。

华琼这么想着,心里那点子将歇未歇的火苗,又腾然跃动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