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436)
越做下去,动作会越熟练,水泥跟土法的结合也更巧妙。
韩潇道:“按现在的进度,再有这次关市税的补充,估计明年夏天,城墙就能修好。”
这速度让韩潇都惊讶。
可看着纪炀源源不断送来的银钱物资,就知道这都是努力来的结果。
纪炀这人,什么事都算得很准。
包括直接揽下关市税,用于修城墙,再顺手联合三个西北三地促进贸易。
有什么事是他做不成的吗?
好像没有吧?
可两人看完古博城所有的东西,再说明如今灌江府的情况。
就连女医馆都已经走向正轨,慢慢在给人看病疗伤。
韩潇自然能看出其中意思。
纪炀在不自觉加快速度。
不过算着时间,从昌盛三十七年夺回古博城,纪炀正式被任命为灌江府知府。
到如今的三十九年九月份,已经快两年的时间。
而一个官员的任期是三年。
所有人都知道,纪炀不会在灌江府一直待下去。
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但真的会这么快吗?
明年任期一到,就离开?
这里面肯定有他不知道的事。
果然,两人慢慢前行,等四下无人,纪炀才把汴京那个传言告诉他韩潇。
“之前宗室就对皇上不满,说他刻薄宗室,苛待亲人。此次关市税更是火上加油。”纪炀道,“第一次关市税的银钱,我就交给汴京那边,那会皇上就没用到他们身上。”
“从那会到现在,已经三次关市,听说到他们身上的银钱不到三万两。所以格外不爽。”
“听说,皇上都被气病,两天没开小朝会。”
这些消息虽然有些捕风捉影。
但想到皇上急于选拔人才,选拔官吏,再到打压宗室,提拔大臣。
其实早就有征兆。
韩潇脸色也渐渐变得凝重。
皇帝是好皇帝,他也承认的,所以才会半推半就的当了这个官。
可皇上若在这个时候有事,那局势完全不同。
作为宗室,完全有正当理由辅佐皇子,甚至林大学士都要往后退。
按照那些人的行事做派。
等他们掌权,这天下就成了他们牟取私利的工具,稍微想想就明白,灌江府几年来的成果全都会成水中幻影。
这是不想努力的韩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场景。
所以纪炀在加快建设的速度。
因为所有人都明白,如果汴京有事,皇上肯定会提前召他回去。
纪炀笑:“也许是我多虑了,皇上第三天就已经正式公务,或者没什么大事。”
韩潇的韩家性格本就丧,听到这事,却不如纪炀那样乐观,忧心忡忡道:“一般来说,就算是病了,也不会大肆宣扬。”
还能为什么,夺了宗室百万两银子,谁不发疯。
那是实打实的百万两银子。
更别说以后的关市要常开,等于开一次,他们的钱就少一次。
皇上又不能把他们全都杀了,此消彼长,宗室没了,还有其他势力会上来,谁知道会不会比这些人还难缠。
所以只有掌握好平衡之术。
当然,也因为他们都姓徐,都是一家人。
时代局限性这种东西,很正常。
但不管那边到底如何,纪炀都会提前做好准备。
灌江府从无到有发展成如今的模样很不容易,此地百姓的辛苦也不该白费。
好在,他们现在是真的懂些反抗的百姓。
只要有这个底子在,以后不论经历什么,都能成为重新起来的脊梁。
韩潇又道:“林家呢?林家可有说什么。”
纪炀摇头:“林家大公子如今也在外放,林大学士不会多说半个字。”
林大学士是真正的忠君爱民之人,皇上的事即使他知情也不会乱说,更不会放在信件里讲。
韩潇稍稍放心。
不过就算抛开皇上身体的事,纪炀离开灌江府也只是时间问题。
两人看着陆陆续续赶来的贸易队伍,再看着新修好的道路,再有还在施工的城墙。
赶紧赚钱吧!
赚钱才能搞基建!
韩潇都知道基建的意思。
基建,基础建设。
好像确实很合理?
只有各地的基础建设到位了,百姓生活才会更好!
整个灌江府,该贸易的地方贸易,种植养殖的地方也不闲着,玉知县他们的宁兴县也收获了第一批花朵,应该都会卖给关外的人。
但这些花朵其中一部分也有药用,如今灌江府大夫多了起来,不少都被买来药用。
玉娘子甚至在考虑,要不然也种药材算了,反正潞州那边香粉已经可以卖过来,他们宁兴县再种也没必要,更竞争不过。
反而是灌江府的药材市场不错,关外需要关内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