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二有点东西[快穿](375)
大队的人在争这次的名额。
队里的知青也动了心思,他们也没有眼瞎,自然能看出制砖厂的前景,想想范善进了制砖厂,虽然每天也得干不少活,但总比他们下田轻松,这次还用能待在办公室干活的职位,谁不心动?
初中文凭对于村子的人是一个高门槛,但对于知青们来说,是人人都能符合的标准。
哪怕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拿起书本,也对这次的考试很有信心。
“听说要招两名坐班的职工,苏霖和范善除开,他们九个人争两个名额。”万芳洲算着,对自己是充满了信息。
九个人中挑选两名,她的机会还是蛮大的嘛。
再有,除了他们这批新来的知青,其他知青都已经离开学校好些年,一些知识肯定不是太熟悉,对比起来她的优势更大。
“不止我们九个,还有大队的人。”
万芳洲丝毫不在意,“他们怎么能跟我们比?要不是现在不能考大学,我们现在都有可能是大学生,大队里能有大学生吗?”
“不能这么说,毕竟这里是梁家大队。”有人心里担忧。
“既然要考核,那必须公平公正,不然……不然我就去镇上告发他们!”万芳洲一急之下说着,当然也就说说,要让她去告发是真不敢。
“那也不一定是公平公正。”一旁的司倩轻声,“我们知青和大队参与同个考核,本来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
“你到底站哪边?!”万芳洲忍不住翻个白眼。
这时,范善从外面走了进来,他道:“你说得没错,不管怎么样都不公平,所以苏知青事先就已经决定,这两个名额一个从大队中挑选,一个从知青中挑选。”
“这……”
“你们也别说有什么意见。”看到其他人有话要说,范善直接打断他们,“这还是苏知青为我们争取来的福利,你们该知道知青就算有本事,镇上的工厂也不会要我们,因为这不符合规矩。”
苏知青不算,他是工厂的创始人,任谁都不能说他没资格担任制砖厂的职位。
可他不同,知青如果进工厂当职工,那他们下乡就没意义。
虽然没有强制性要求他们不能进厂,但都知道这个道理。
好在这家工厂是建在大队里,而且还是由苏知青创办起来,所以他才能借着这个机会进厂,苏知青也愿意给其他知青提供机会。
对此,他们应当更加珍惜这次的机会,而不是在后面抱怨‘不公平’。
当范善的话说完,倒是没人敢再说什么。
对于苏霖这位知青,每个人心中的感观都挺复杂。
苏知青才来就弄出这么大阵仗,让他们知道原来知青也能这样,他们也想着要不要仿造苏知青的方法,也弄出一番事业。
在这之前,他们内心充满着信心,想着苏知青能做到他们一样也可以。
结果发现,真的好难。
除了多读了几年书之外,根本没其他能拿出手的本领。
对于苏知青,多少有些佩服的情绪。
现在听范善的话,更觉得苏知青是真的为同为知青的他们着想。
虽然只有一个名额,但总比一个名额都没有的好。
考核的事是由苏霖来安排,最后一共招聘了十八个人,知青中司倩考上了办公职工,还有一位男知青去了生产线,其他全是大队的乡亲们。
这么算起来,梁家大队可是一下子解决了三十多名的工作问题,一开始还没引起什么轰动,毕竟厂子办了起来,但工人们都没拿到一分钱,相当于在干白工。
可是!
就在制砖厂成立的半年后,发放了第一批工资!
所有工人,最低一个月都能拿到接近四十块钱,最开始进入制砖厂的工人最低拿到了两百四十块钱!
半年工资两百四十块啊,相当于以前一家人的年总收入。
这怎么可能不让人吃惊?!
这么多人中,苏霖的工资自然是最高的,六个月收入四百多块,一下子从贫民变成暴富人群。
在此后就是梁连和郑郡。
这两位的家庭有些相似,家里就一位长辈,日子过得都有些苦难,不然也不会这么年轻的时候就挣最高的工分。
郑郡稍微好点,郑老爷子年级大了些,但好歹还有些积蓄,梁连就不同,家里才还完以前的欠账,这几年两母子作死的干活就为了想让以后的日子更好一点。
本来以为还有得熬,谁能想到现在他也是那高工资的工人了。
手里抓着三百来块,梁连眼眶都有些湿润,他略带些哽咽,满心激动的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现在只想马上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娘,让她也跟着高兴高兴,也可以让她别那么拼,以后家里有他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