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913)
这个把戏,后代只要上过初中的人都听说过。
半球试验。
半球试验不是好做的。
要让两个半球严丝合缝形成真空,没有橡皮圈,没有抽气机,怎么办?
橡皮圈可以替代,子墟研究了多年的蒸汽机,机器没有成功,高压锅倒是取得了一些进展。他借鉴了造船的密封技术,先将麻纤维剁碎塞入作筋,然后再用桐油-石灰制成腻子抹缝,腻子固化后在板缝中就形成了牢固的防水粘接密封层。
抽气这个比较麻烦,但是可以做个水阀放水。先灌进去,然后倒出来,放完了马上关阀拧紧,顺便检验一下密封性,应该差不多。
吴玺按照汪舜华的吩咐,亲自督促工匠办理,送进宫前还试验过,两个壮汉都分不开。
汪舜华听了他的报告,让人将绳索套进环内,让两个宫女从相反方向拉,果然怎么都拉不开,又加了两个人,还是拉不开。
于是中秋节当天,京城百姓就在会极门外看着吴玺指挥人将直径不过50厘米的铜球合在一起,倒水、排水、关阀,然后套上绳索。
先从人群中招募大力士:“只要能拉开,太后赏银一百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马上就有壮士报名。
有已经得到小道消息的,怎么也不敢相信;更多的人在议论:“太后是钱多的没处使吗?这么小的球,一个丁壮就拉开了,还用得着一百两银子?”
“是不是学商鞅立木为信的把戏?太后要拉开,谁都能拉开;要拉不开,谁都不敢拉开?”
“很有可能啊!这样大家知道太后赏罚分明,以后万一情况有变,就都愿意为太后效命。”
一个不行两个,两个不行四个。
还不行?
那就上马!
四个壮士摇头丧气的退下了,他们已经用尽全力,那个铜球跟着了魔似的咬合在一起!
吴玺一挥手,让两个马夫牵着两匹马,向东西方向背道而拉。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即便马夫已经扬鞭催马,铜球却纹丝不动。
那就加马。
吴玺又添上两匹马,拉扯了半天,还是不动。
还要加马。
围观群众开始热切起来:“这是耍什么把戏?不应该啊?是不是马没有喂料,还是提前排练好的?”
“刚才四个壮士都拉不开,别是真的吧?”
吴玺很淡定,但马夫开始冒汗。
四匹马不行,六匹、八匹,人马都搞得浑身是汗,但铜球仍是原封不动。
真他娘的邪门!
这时候群众也觉得不对头:“不像是装的啊?”
“到底什么原因?”
“莫不是使了什么法术?”
力道不够,还得再加,十匹,十二匹……
好了,不用加了。
十二匹骏马分列两边,在马夫的催促鞭挞中向前。
终于,半球开始松动,只听“啪!”的一声巨响,铜球分成两半,骏马各拉着一只半球呼啸而过,向前狂奔而去。
尽管提前安排了侍卫衙役分开,不许堵住路口,但围观的人群多了,自然就拥挤起来,尤其前面很久拉不开,大家都急迫的往前靠。
这会儿看到马过来,只恨爹妈只生了两条腿,连滚带爬哭爹喊娘的逃离,在后面的免不得被踩了几脚;亏得马夫使劲跟着跑,拽住缰绳,没有发生更大的踩踏事件。
汪舜华和皇帝带着宗室群臣在会极门城楼上观看,汪舜华面上很淡定,心里有点小雀跃;皇帝则是目瞪口呆,宗室群臣也面面相觑。
莫非汪太后真的有什么法术?
还是有什么道理?
皇帝忍不住问汪舜华:“两个小小的半球,居然要十二匹马才能拉开,实在闻所未闻。母后,这是什么道理?”
汪舜华笑道:“我也不过是猜测。按说两个半球,即便紧密合拢,也不需要什么壮士,一个成人就能分开;偏偏排尽了水,却很难分开了。大抵是因为空气也是有压力的。原先球内球外都有大气压力的作用,所以相互抵消平衡了,好像没有大气作用似的。现在把水排干净形成真空,球内没有向外的气压了,球外大气反而紧紧地压住这两个半球。所以必须用大力才能拉开。”
皇帝琢磨了半天,似乎有点明白,又有点不明白了:“母后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汪舜华叹道:“是颍川王故世之后,我想到了他的蒸汽锅。按说烧水的壶、做饭的锅,即便是大一些,炸了也便炸了,烫伤人是有的,可怎么也不该……我就想起当年镇安王问我,为什么人在地球上,人却感受不到。”
皇帝道:“母后当时说是因为惯性,人和地球一起动了,所以感受不到。”
汪舜华道:“不错。人在地球上感受不到地球的运转,我就在想,人在空气中,是不是一般时候也感受不到空气有压力?子墟的锅因为密封了,炖煮后锅内气温升高,压力增大,却没有排出的通道,所以压力极大,一旦爆炸,这才造成惨重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