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690)
这是对明朝军事实力的最好肯定。
汪舜华立刻下旨犒赏三军将士,同时大赦天下,免天下田赋一年。
自然大家都是各有滋味,包括皇帝。
前段时间不仅群臣纷纷上言,要求太后及早撤兵;甚至有人跑到德陵外伏地痛哭先帝;市井坊间更是流言纷纷,说皇帝跪在地上苦求太后,应以百姓苍生为念,不要妄动刀兵,以免招致惨祸,结果太后大怒,拿着砚台砸皇帝脑袋,一时血流如注云云。
还有一种说法是,太后恼怒皇帝三番四次进言,说:“竖子不足与谋!”想废除皇帝,自立为帝,是一班忠臣极力保护皇帝云云。
还有人说这里江西水患、南京水患是朝廷失德,尤其九月初一发生日食,尽管钦天监提前已经准确预报,但朝野上下还是议论纷纷:“天狗吃日,要变天了!”
章纶更是慷慨陈词:“日食乃阴侵阳。太阳是天子的象征,月亮是代表后妃臣子的。日食象征天子的权力被侵夺,此乃上天示警。如果陛下能亲自处理朝政,这样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了。臣请太后早日还政,以答天诫。”
汪舜华冷冷的看着下面,拂袖而去。
再不走,估计就走不了了。
如今捷报传来,往日的流言全成了太后力排众议,坚持征乱伐暴,克定海内的证明。
啪,真疼。
但百姓们是真的高兴,外头锣鼓喧天,昼夜不息。
当然,喜悦过后,就该说怎么整了。
沐琮的密奏汪舜华已经收到了。现在关税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群臣对他擅自许诺的行为很不满,这意味着不仅是印度,还有其他从三宣六慰进口的货物,都不能征收关税了。这是相当大的一笔损失。要不这些土地就不要并入版图了,反正也是不毛之地;何况即便是并入版图,朝廷也不能有效治理,还不是由着土司们管理,隔三差五上门打秋风,花钱买虚热闹,闲的。
汪舜华听他们说完了,笑出声来:“不毛之地?那每年进口那么多粮食从哪里来的?你们的眼皮子就这么浅吗?就只看得到关税?”
说完想起来,现在关税对朝廷来说很重要,要是走闭关锁国的老路,怕是下面的群臣也不会答应吧。
不到二十年,换了人间。
但是,问题是要解决的。
汪舜华笑的爽脆:“和广袤肥沃的土地比起来,几百万关税算什么?——有了土地人口,还怕没有税收?”这话并不完全适用于当下,要想收税,是要有人的——朝廷能派这么多人前往治理?派去了就能治理?先把语言关过了再说?
也不是没有办法,多封众建,以夷制夷。
这跟以前有什么区别?
有区别。
以前除了两京十三省之外,其他藩国的货物进出口,都要交纳高额关税;如今只要接受朝廷册封,就和内地的土司一样,缴纳一点贡赋,就可以参与边境茶马贸易;当然,交易额和本部人口挂钩,内地的人丁税并入田税了,城镇居民的人丁税也通过商业税收取,那么这些边境的土民,朝廷每人每年收五十文钱,你们朝觐的时候带过来;相对应的茶叶、食盐、铁器、铜钱可以卖多少,都有定额。
说白了,朝廷只要一个名分。你仍当你的土皇帝,甚至在经济上给你甜头,但是王号、帝号不要拿出来说,以后你只是大明的土司,要想有其地、管其民、统其兵、袭其职、治其所、入其流、受其封,都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哪怕只是形式上的。
把自由贸易区强行扣上国家的名分,对方肯定会不愿意,努力挣脱束缚,偏偏现在能控制边疆的办法太少了,战略物资必须牢牢管控;等到明朝完成了技术革命,最好到时候有了机关枪、蒸汽船,还怕你作妖?几个土司还想抗拒时代的潮流?
邹干等认为:“印度等地,与中原远隔山岳,难以控制;若派大将帅重兵前往镇守,恐怕难以约束甚至为祸中原。”
他说的是事实,西北地区虽然遥远,但通过河西走廊不算难走;南方地区虽然同样山水相连,但关山重叠,实在难越;而且气候炎热,还有瘴气,中原人很不适应;尤其印度,西藏虽然说由中央羁縻统治,然而山高路险,实在难以驻守大军,往西绕过去还隔着阿富汗、巴基斯坦等一大片土地;只能走海运。
近在咫尺而且体量不大的的朝鲜越南在群臣眼里都是沉重的负担,何况体量大出好几倍的南方西北?
但汪舜华态度坚决:“我们的将士在前方浴血奋战,九死一生,才打下了锦绣山河,可是朝廷却要以路途遥远放弃,我们怎么对得起他们?难道要让我们去告诉将士们‘你们跑得太快,朝廷追不上你们的脚步,你们要缓一缓,停下来等一等你们的朝廷、等等你们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