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569)

作者:雁于飞87

汪舜华看得很不爽——这样一改,这傅鹏也太不是东西了!明明已经有了未婚妻,居然还和别人眉来眼去!老婆为他奔波千里,他可倒好,坐享齐人之美!天下有这样的好事!

——为这样的人赐婚,老娘很闲吗?

——再说,这么个案子都要闹到北京才能查清楚,那真的是江山要完!

——知道你是想拍马屁,但马屁不是这样拍的。

其实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大抵如此,青年男女一见钟情私订终身,被父母豪门权贵棒打鸳鸯,最后高中状元皇帝赐婚大团圆。

这种套路在明清小说中比比皆是,如今小说提前成为主流文学,自然也大行其道。很多人就拿着这样的作品呈给朝廷,希望能够换取一官半职;当然这时候往往成全有情人的就变成了太后。

汪舜华借着这事狠狠地按压下这股风气:“这些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故事,那些卖文字的书生写写也就罢了,你作为朝廷大臣,自有大臣的担当,何必落这个俗套?”

要说还是史太君看得透彻:“那些个才子佳人的小说,说一千道一万,不过是一个套子。什么尚书的女儿、宰相的孙女,知书达理,才貌双全,竟是个绝代佳人;只是见了个清俊的男人,便礼法也忘了,父母也忘了,害相思不算,做出后院相会、私定终身的事来,鬼不成鬼,贼不成贼,败坏门风,辱没祖先,怎么就成了佳人?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因为他是才子,就可以‘窃不算偷’?”

“这种小说,最可恶的一点,就是极力宣扬无媒苟合,偏偏还要感动朝廷。让庙堂之上的重臣颠倒黑白,强媒硬保,称颂这等不堪的事;甚至苦拉君父作护身符,管这等闲事。实乃无人心之至!”

话说的重了,不知道是不是被之前的小说刺激到了。

群臣相互看了一眼,低头。

太后不高兴,商良臣擦了把汗,赶紧表态马上改,孙媒婆纯粹自作多情,傅鹏是因为婚期将近找绣娘孙玉洁绣东西的,丢玉镯纯粹偶然。太后觉得玉洁既然对傅鹏有意思,赐给他不妨事;但傅鹏坚称只心属宋巧姣,宁愿孤独终老。傅宋完婚,玉洁悄然离去,因为这个时代,对于女人还不是那么宽容,经过了这么多事,还有人愿意相信她是清白的吗?不好说。

至于到北京就不必了,朝廷有的是巡按,让他们接了状纸搞定了就行。

汪舜华点头:“这就很好了。”

突然想起来,好像很多年前有过这样一部电视剧,还是两个大美人演的,貌似歌还挺好听,貌似背景就是在明朝时期?

李东阳则以明朝开国历史为题材,撰写了八幕剧《战太平》,讲述花云驻守太平城的故事。这本就是一段慷慨壮烈的故事,因为李东阳的生花妙笔,简直催人奋进、催人泪下。这戏一出,勋贵们的胸脯都挺的高一些。

张懋没精力也没功夫写戏剧,李东阳是朝臣要避嫌。不过他马上重金聘请文林馆的才子姚茂良,撰写《定安南》,讲述当年安南国内乱,杀害朝廷使节,英国公张辅受命出征,平定叛乱,并顺应民意,设置安南行省的故事。

姚茂良是明朝著名的戏曲家,字静山。武康人。有传奇《双忠记》《金丸记》《精忠记》《合璧记》等传世,都是历史题材。

《定安南》很快在宫里上演,汪舜华感叹:“打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难。我们对不起英国公的一腔热血,对不起无数征战安南的将士。”

下面的面面相觑。

汪舜华回过神来。她看过《双忠记》,写安史之乱中,真源县令张巡和睢阳太守许远坚守十个月,最后双双殉国的故事;于是说:“我再给你出个题目吧,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搬上舞台。”

姚茂良磕头。

太刻意给自己加戏只会适得其反,但只要经典作品在自己指点下产生,就算成功了。

与程敏政、李东阳并称三大才子的倪岳则把目光对准更久以前,写下八幕剧《阿云》。这是宋朝一件很有名的案件,牵扯到司马光、王安石等多位历史名人。

倪岳以新旧党争为切入点,把少女阿云的命运放在朝廷路线之争的尖锐矛盾中。面对国家内外交困的局面,神宗选择启用王安石变法,支持他慎用刑法的理念,阿云得到了从轻处置;但当神宗猝然离世,因皇帝年幼,保守的太皇太后高氏当政,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十七年,尽管有先帝的金口玉言,但阿云难逃一死;与此同时,已经推行多年的新法被尽数废除。

当楚楚可怜的少女命运若风中柳絮飘零的时候,任谁都会怜惜;尤其皇帝已经有了特赦的诏令,但他尸骨未寒,阿云还是被作为典型再次入狱,留下身后嗷嗷待哺的儿女;而在她血溅三尺的时候,传来新帝重刑以及废除新法的诏令,由不得不让人触目惊心、感同身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