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472)

作者:雁于飞87

倪谦被骂得不轻,但其实他很无辜,因为这门亲事不是他想要的,反而是太后强加给他的。

何青玉是是南直隶金坛县人,出身贫寒,祖辈都是地道的农民;但她自幼天资聪颖,灵慧超人。家离社学不远,从六岁时就开始独自一人跑到社学听先生讲课,先生见她聪明好学,破例同意她进课堂旁听。她因此学会了读书写字、吟诗作文;不仅如此,她容貌秀美绝伦,还做得一手精巧的女红。

然而,芝兰生幽谷,却无人知晓。何青玉的父亲早逝,便由叔父做主,以三石谷子的聘礼,嫁与邻村佃户李大成。李大成粗俗不堪,生性粗暴,而且嗜赌成性;婆婆杨氏更是刁泼蛮恶,不讲情理。

新婚燕尔,李大成对温雅纤秀的妻子十分着迷,但早寡的杨氏却认定这个狐狸精抢走了她儿子。李大成从小被母亲的摆布,听之任之。

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下,很快青玉便不久便患上了严重的疟疾。她又无处倾诉,唯凭诗词倾诉衷肠。甚至没有纸,就在芦叶、竹叶、桂叶和破布残片上写;笔磨秃了,她就用炭棒和白粉代替。婆婆多次淫威大发,将笔折断,诗稿烧毁,她还是没有放弃。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建极改元,县令孺人石氏出城游春,在乡间突然看到一婀娜女子手执畚箕出外倒脏物,心中非常惊奇:穷乡僻壤,何来如此美貌女子?

等到青玉转身离去,她还凝望了半天,走到刚才佳人站立的地方观望,没想到竟在竹叶上发现一首诗,笔迹娟秀,诗作哀婉凄恻,感人肺腑。

石氏颇通诗文,读罢大惊,遂写诗问候。

青玉知道是县令孺人,也诗词唱和。石氏亲自登门问候,两人相谈甚欢。知道青玉日子艰难,石氏也曾提出想帮助她,但被青玉拒绝了:“女子从一而终,我着实没有别的想法。”

石氏感叹不已,把这件事告诉丈夫,感叹:“才与貌至青玉而绝,贫与病至青玉而绝。”

石氏的丈夫是景泰八年进士文振林,读罢诗文,大以为奇,于是让妻子每月送些粮米笔墨资助她。

李大成母子知道媳妇居然与县令夫人攀上了关系,也就不敢再肆意欺负她;但即便如此,青玉的日子还是很难熬。

次年春,汪舜华下旨在民间选择读书识字的妇女进宫。消息传到金坛,文振林夫妇马上想到青玉。

青玉还有些眷念,但是杨氏很是果断:“去,能免田赋,还能领钱粮,为什么不去!你就想在我家吃闲饭吗?”

她甚至操起棍子朝青玉身上打:“你敢不去!”

青玉无可奈何,只得同意上京。

石氏劝她:“都说深宫如海,但你此去是做女官,不是选嫔妃,还可以出来。再说,听说太后是再仁德不过的,你只要好好办事,她会善待你的。你那个家,不回去也罢。”

青玉只得闭了眼。

青玉终于来到了北京。此前,文振林已经向朝廷奏表,详细介绍了这位绝代佳人的才高、色美、情幽、境苦、德贞以及她凄惨悲凉的命运;同时附上了她的诗词。这些诗词情苦词哀,令人动容。

汪舜华读了何青玉的诗词,也是极为感慨:“没想到居然这个农家女不减李清照的才气,实在是难得。这样的才女,文学史上居然没有名字,真的是遗憾!”

又一想,似乎清朝有个女词人贺双卿,也是才貌双全,可惜遇人不淑,最后死于贫病。

这样的天才,一定不能被埋没!

何青玉很快被招进宫,汪舜华见她果然貌美惊人,而且才学出众,大为惊叹:“我朝终于有了可以媲美苏惠李清照朱淑真的才女了。”

在太医的精心调治下,何青玉很快痊愈。

汪舜华问她:“既然文孺人想要帮你脱离苦海,你为什么不答应?”

何青玉道:“田舍郎虽俗,却是结发夫妻,怎么能够忍心抛弃呢?”

汪舜华叹息:“呆子,就是因为你这样的人多了,男人们才有恃无恐。你知道苏小妹吗?”

何青玉点头:“听说是个才女。”

汪舜华道:“其实历史上根本没有苏小妹,苏东坡倒是有个姐姐,嫁给了表哥程某,可惜,结婚三年便被夫家虐待致死,年仅十八岁,苏洵为此悔恨不已,与程家绝交。大贤都没有从一而终的念头,你去哪里学了这些东西?”

贺双卿和大才子袁枚的妹妹,还有无数有名的没名的有才的没才的女子,都是这样被坑死的!

何青玉默默无言,汪舜华拉着她的手:“你如今只管好好待在我身边,别的事都不用管,我自会替你筹算。”

从此何青玉就留在内宫。她学思敏捷,很快就上手,后来商妙玉进宫,两人一左一右,辅佐汪舜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