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339)
当时觉得汪太后简直没话找话,现在觉得:太后真是心系民生啊!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设立十个对外贸易港口,按物品种类确定税率,奢侈品进口税高,基本在30%以上,瓷器茶叶等商品出口税率稍低,基本在10%左右。说是要刺激出口,赚外国人的钱,避免本国人民养成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粮食只准进、不准出,关税免征——当然考虑到路途远近,运送到南方广东浙江等地的粮食还是要征收8%的关税;过了长江,降至3%;到了山东以北,全额免征。
为了刺激粮食进口,汪舜华特别下旨,每船能运送五千石粮食到港的,视同粮船,全额免征关税;达三千石的,同船其他货物仅征收80%;达一千石的,征收30%。同时在港口设立仓储,所有进口粮食由朝廷按照统一价格敞开收购,严禁转卖民间商人。
——这个其实有点难。现在号称“千料大船”的海船,满载排水量大约220吨,大约2000石。
——当然,明朝造船业相当发达,传说中郑和宝船排水量达到惊人的2800多吨;当然一般的商船肯定做不到,不过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
当然,商品的价格不好评估,而且人手有限,也不可能一一清点,那么朝廷就要给标准。多大的船奢侈品缴纳多少钱,一般商品多少钱。
征收的方式,一是粮食,二是金银。太后对你那些珊瑚珠宝之类的不感兴趣。如果有外藩优质良种进来,不管是粮食糖料油料还是蔬菜水果花卉亦或其他鱼类海鲜,一旦户部通过,还可以得奖励。
——其实下面都觉得这一条用不上,但是汪太后坚持:“朝廷开海,不单只是为了扩充税源,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外交流。”
粮食能不能进口,她心里其实没底,毕竟这年头物流成本太高;她不是学经济的,不会只算经济账,说些“只要有钱,何愁买不到粮食”之类的屁话,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才能踏实。
于是说:“当年汉唐文治武功、海纳百川,所以有葡萄、大蒜、石榴、黄瓜、茄子、西瓜等作物传入,孱弱如宋朝,也引进了占城稻;怎么就知道没有其他更高产的良种作物呢?”
那就写进去吧,反正也碍不着谁。
海关的事情说完,就该说工商税的问题。朝廷要减轻农民的负担,那么相应的工商税的比重就要增加。既然你们要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那好,商业税就提一下。以前是三十取一,现在税率不变,但是被列为特种商品也就是奢侈品的,改为十取一,包括粮食酒等商品;零星物品和农具、书籍、纸笔、柴薪、五谷等物免税;开矿则按十取一或按承包额纳税,除此之外,其他包括船料税、钞关税在内的各种捐税一概免除。
此外,只征收金银铜和布帛粮食,其他乱七八糟的商品不要呈上来;另外就是放松对工商业的管制,以前一个机房有多少织机都是要管的,以后放开,你们尽可以放开规模,朝廷巴不得你做大做强,好拔你的毛。
——当然,为了确保应收尽收,不能寄望商人们突然良心发现,而是要加强对底层官吏的激励,这个先不说;还要积极鼓励社会舆论和民间监督。当年汉武帝曾经干过,官方说法叫做“算缗”。
这样宰肥羊,大家当然不愿意,于是后面又推行“告缗”,即鼓励告发算缗不实。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告发者奖给被没收财产的一半。汪太后这个葛朗台舍不得,那就给举报人10%,也不少了。
——刘健等人本来坚决反对放松的,汪舜华实在被吵得头疼,忍无可忍,拍案而起:“知道诸葛亮吗?”
千古文臣的楷模,不知道才叫见鬼!
“知道诸葛亮说的一句话吗?‘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尔。’季汉政权偏居西南一隅,却能够与曹魏东吴抗衡,不是他们对农民敲骨吸髓、横征暴敛,而是依靠蜀锦畅销,带来的巨额商业税,难道你比诸葛亮还聪明?”
下面都不敢说话了。
第152章 闹喳喳的朝廷(五)
四是农业税的问题。太后要求了要降低农业税,但是各部门都觉得这几乎没有什么可能,估计也就是提了一嘴。
倒是丘浚提出来:“要不就以目前的赋税为标准?”
汪舜华叹气:“洪武二十六年,全国有在册的承税田八百五十万顷,去年不到四百三十万顷。将近一半的土地流失,这些田税和人头税就摊在其他平民身上。——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张凤马上就说:“开国已近百年,田赋之弊端百出,其大者有飞诡、影射、养号、挂虚、过都、受献,这些都是豪民兼并农民田产的手段,久久相沿引为故业,结果是豪民有田无税,而穷民无田有粮。因此,必须清丈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