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1063)

作者:雁于飞87

“这还是三品,这些年望美洲三省去的,可以报二品,不知道多少人又朝这个努力。估计这一趟,没有二十万放不下;如果杀了欧洲强盗,带着土司来朝觐,贡赋可以免,但是其他的还得给。”

翊锥默然,想起当年看过程月华的《子君传》,里面主角跟了个宣慰使,一心还乡,就有详细的叙述;后来也有其他的小说,写商人为了衣锦还乡,打肿脸充胖子甚至破产的。没想到这么些年,不但没有收敛,倒是愈演愈烈。如果本身圈了块地倒也罢了,很多人就是单纯跑外海经商的,为了得到三品的冠带,甘心情愿造假,说自己占了个地方,朝廷也认了。

说白了,十个里头有一个真做了城主就不错了,卖官鬻爵,只是卖的海外空衔,又惠及了几个部门,大家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罢了——干这些,除了几个部门有抽成,大家的年终绩效奖也多了,这还是当年汪太后出的主意,否则老顽固们会干?

是啊,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从古以来,谁能抵御这样的诱惑?

所以尽管知道这是个坑,大家还得往里跳,还兴高采烈!

那些宣慰使的家乡人,他们就真的不知道底细吗?开头可能不知道,这么百十年,一波又一波的子弟来来去去,不知道才叫见鬼!但是谁会跟银子过不去呢?谁会把二品三品的官儿往外推呢?——虽然是虚衔,但也是礼部造册登记,皇帝赐了印信的!

这么个章,用不了一斤铜,真论起来,一两银子都嫌多!

第441章 番外7:俱是梦中人(下)

几度夕阳红(中)

过了一个月,到了天津,码头上到处都是等着招呼的搬运工和马车夫,船一到岸就涌上来找生意。

翊锥真的觉得,这一个月的见闻,比前世一辈子都多。

重阳节前,翊锥终于来到魂绕梦牵的北京城,眼前的北京城明显比他记忆中的巍峨壮丽、繁华富庶许多。

找了家上等的客栈安置下来,洗漱更衣,休息一夜,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

第二天一早,叫了辆马车,首要的不是到处闲逛,而是前往大兴。

郑氏就在那里。

但愿你还在那里。

大兴并不远,很快就到了。

打听着郑承宪,都没听说过这个人;听老人说,建极年间京城扩建,很多人家搬走了,如今这里住的非富即贵。

翊锥慌了,按照老人的指点来到城外,找到了郑家庄,倒真有个郑承宪。

他如今倒还是一个普通的小商人,家里修着砖瓦房,有个小院子,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闹。翊锥在门外痴痴望了半天,不见有人出来;跟邻居打探,说他家确实有个天仙般的姑娘,不过前些年选入宫去了。

翊锥只觉得心中如碎,但还是安慰自己:“郑氏才十六岁,应该还未许配。若是我来年能够金榜题名,或许可以求皇帝赐婚。”

只是这个“求”,还是刺痛了他。

如果还是皇帝,该有多好。

只是到底心事重重地。回到城里,已经日落时分。

还有个地方是必须要去的。

张居正府。

对于这个老师,翊锥说不清是爱多一些,还是恨多一些。

只是恩恩怨怨,都是上辈子的事了;毕竟来了,再过两年他就要去世,还是要看看的。

一路只觉得桂香浮动,月季姹紫嫣红,菊花争奇斗艳。

在张府投帖拜访,听门房说:“老爷近来忙,难得回家;何况会试在即,他向来不见客。”

翊锥听明白了。虽然这回程敏政没有沾惹上科场官司,但还是有人因为在会试前接见考生被弹劾,因此朝廷屡次敕令官员遵规守纪。张居正已经是首辅,估计明年会试是他主考,自当避嫌。

果然等到天黑,也不见张居正回来,翊锥叹了口气,走了。

休息一夜,正好四处逛逛。武宗年间四处用兵,百姓不安;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颇有些百废俱兴的味道。

翊锥很快被街市吸引住了:千门万户,朱翠交辉;三市六街,衣冠聚集。珠宝店、古玩店、脂粉店、绸缎庄,各式各样,令人目不暇接;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技的、吹弹的、相扑的;便是说书,有说史的,从盘古开天辟地到本朝的都有,有说小说的,什么《西游记》,说唐僧西行取经的,满天神佛,外加一路妖魔鬼怪;《东游记》,绍治年间商人跑美洲经商顺便杀欧洲盗匪拯救土司捞取功名的;《南游记》,孝懿皇后的亲大姐自吹自擂写书生到景泰省宣传圣学,一路拳打土司脚踢山贼解救无辜百姓的;《北游记》,建极年间景泰省的婆罗门和尚莫迪奉永宁长公主之命前来北京取经,感受中华文明然后皈依正道的;《环球游记》,写当年礼亲王等出海环球航行的;永宁长公主还让人写过一部《地府游记》,把景泰省的世家大族都扔到十八层地狱折腾了个遍,后面有样学样,把土司山贼土匪恶霸海盗甚至对头都扔到地狱里受苦;唱曲的,不独有越剧、徽剧、川剧、豫剧、昆曲,还有武宗时代新生的京剧;跳舞的,汉昌省的胡旋舞,景泰省的天魔舞,建极省的南旺舞,甘肃省的飞天舞,整个儿群魔乱舞,偏偏京城闲人多,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地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