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温僖贵妃的咸鱼日常(214)

作者:顾荣

等待的间隙,康熙便处理京城送来的奏折和信件,蓁蓁则是给京城的孩子们写信,将一路买回来的特产整理好,稍后寄回去。

次日,天色未明,康熙将蓁蓁叫醒,一同等候日出。

四周一片漆黑,她靠在他的肩头上,睡眼惺忪的等着。

山间的温度很低,尤其是晨风吹动时,更是寒意阵阵,康熙本想取下身上的披风盖在蓁蓁身上,忽地又停下,将半边披风罩她身上。

他觉得这样更亲密。

约莫过了两刻钟后,东方出现一抹亮色,天空中的星星开始减少。

不多时,一缕红光从地平线升起,红光大盛,一轮红日升至半空,顿时霞光万丈,照耀四方,山上的草木枝叶都映着金光,闪闪发亮。

康熙看着太阳,喃喃道:“朕也要跟这太阳一般,普照四方,恩泽万民。”

蓁蓁握住他的手,鼓励道:“臣妾相信皇上,您一定可以做到的。”

“朕也相信。”

上山难,下山也不容易。

蓁蓁觉得腿酸脚软,两条腿都不听她的话,像是松动的桌腿,艰难的走着。

赵德发殷勤的说:“娘娘,请上轿吧。”

蓁蓁摆摆手,怪不好意思的,道上还有不少胡子花白的老臣呢,他们也是自个走的,哪怕气喘吁吁。

康熙看不下去,直接将她捞起放到背上。

“朕背你下去。”

众人连忙低头,康熙便加快了步子,不一会儿就和随行队伍拉开了距离。

蓁蓁趴在他的肩头上,看着他颈间的肌肤翕动,忽然生出一股冲动,亲了下去。

康熙的喉结蠕动得更快了,额上汗珠不停滑落,彷佛在忍受着什么巨大的考验一般。

下了山,众人上了船,就立即进船舱休息。

而帝后的船舱内,却是春意浓浓。

***

船队在泰安补足了物资,一路向南,直到济宁才停下。

济宁境内有一县,叫做曲阜,正是孔子的家乡,也是天下士子心中的圣地。

康熙祭拜孔庙,和他祭拜夷齐庙的目的一样,招揽天下读书人的心。

读书人里至少有一半会参加科举,或是进入庙堂出谋划策,或是为政一方教化百姓,他们对朝廷是否忠心,是一件极为慎重的事。他尊重孔子,便是尊重汉家文化、尊重儒家的思想和礼教。

一位尊崇儒家思想的君主,这是千百年来士子们所盼望的。

康熙此举,正正契合了士子们的心意,一下就让在场的人对他生出好感。

他不仅仅是祭祀了孔庙,还亲自书写碑文“万世师表”,留下了曲柄黄盖,赏赐孔家人若干财物,来表明自己的尊孔并非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会给出实实在在的好处。

孔家家主暗暗决定,下一次科考,家里该派人参加了。

康熙在曲阜留了一宿,接见当地的官员,第二日与当地的学子共读《日经》,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再度让当地学子们好感猛增。

他离开的时候,码头上站满了人,不再像他来时那般冷清。

济宁之后,再往南就是台儿庄,接着就是江苏境内,是天下间最为富庶的地方。

船上的人都对其充满了期待。

船一直往前行驶,从未停下,直到从镇江进入江宁,才上岸。

岸上挤满了人,都是来瞧热闹的,想要看看皇帝和皇后长什么样。

下船的时候,蓁蓁不小心崴了一下,康熙连忙将她扶住,又担心再出那样的事,干脆握住手不放,一边牵着她往前走,一边热情的跟沿途百姓打招呼。

百姓们一瞧这,就乐了,原来皇帝皇后也跟咱老百姓差不多啊,出门也会牵手,真是腻歪。

也有人觉得皇帝疼媳妇儿,跟我一样,是个好人。

待两人的身影彻底消失,百姓们还在津津乐道。

接驾的人以江宁知府和江宁织造曹玺为首,领着康熙到江宁将军署休息,即本次出巡的临时行宫。

康熙的精力极好,入住后,只休息了一个时辰,便神采奕奕,接见了江宁一众官员,了解本府的农商、军政、育学等事。

第二天,他在众人的陪同下,前往明孝陵拜谒,三跪九叩,神情很是肃穆。

这是众人都没预料到的,本朝皇帝竟如此尊重前朝皇帝。这一幕,不得不说让周围的百姓,对皇帝的印象再度改观,皇帝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残暴啊。

祭拜完,康熙又找来守陵人问话。

守陵人心里有些不安,莫非他的身份被发现了?皇帝要当众砍他的脑袋?

“草民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大声的喊着,彷佛喊得越大声,自己表露就得越忠心,那他活下来的可能性就越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