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的矮小黑妹妹(178)

作者:老胡十八

毕竟,钱是她垫的,点子是她出的,货源是沈浪帮忙找的,沈浪那一成半不肯要,就暂时放雨桐这儿。

说好分成,又写下合同,白纸黑字,以后就按规矩办事。

***

乔大花知道她回来了,天没亮就激动得睡不着,又是杀鸡又是割肉,还让大伯上陈大亮家买两斤小刀鱼,生怕孩子在外头吃不好受了委屈。

连林雨薇也摩拳擦掌,早早的将冰西瓜切好。

林雨桐一进门,看见熟悉的家人,闻到熟悉的味道,眼眶湿润。

“这才去了半个月,这么恋家以后上大学可咋整?”张灵芝摸摸她软乎乎的耳朵,哭笑不得。

“就是想妈,想爸爸,还有奶奶。”

“好好好,知道你想着咱们,锅快好了妈先看看去啊。”

林雨桐蚯蚓似的扭着,窝进她怀里,“妈妈。”

“哎。”

“妈妈。”

“好啦好啦,怎么比小时候还腻?”

雨桐悄悄抿抿嘴,小时候我不敢叫你妈妈呀。

林大伯和老娘对视一眼,愈发笃定孩子是外头受了委屈。后果就是,大伯当晚骑摩托上蔡星月和王小东家,把旅行过程刨根问底半小时,再三确认没事儿才肯回来。

第二天,林雨桐一大早就搭舅舅的车去镇上。

因为星期一是荣安镇的集日,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都会来赶集,人流量巨大。在挣够学费之前,何秋菊暂时住在蔡家,小伙伴们把每一个种类的光碟放一盘在门口,林雨桐用硬纸板写了大大的“卖碟”两个字,挂在集市入口处,剪头直行八十米即可到达。

蔡星月把他爸防火巡山的扩音器拿来,循环播放“最新最时髦的碟片十块一盘,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隔着二三十米都能听见。

原因无他,想到这么“打广告”的他们是第一家。

果然,小广播才上线没几分钟,就有人循着声音找过来。

“小伙子你们都有些啥碟片?”问话的是个叼烟枪的老大爷,身后还跟了几个同样穿背心大裤衩的大爷。

王小东眼睛一亮,“哎哟大爷可问对人了,去年电视上看的《长征》还记得不?下雨那几天镇上的变压器烧了,全镇停电……”

“当然记得,供电所那几个毛小子也不帮咱修,《长征》最后那六集都没看到,在哪儿会师来着?”

“电视上没演,开党会不是听过嘛?”

大爷老脸一红,“嘿刘老汉,就你屁话多,这听来的跟电视上演的能一样嘛?”

“没看上是挺可惜的,以后估计也不会再播了,唉……”

“大爷别急,咱们这不是有吗?您看。”指指门口,一堆圆盘在阳光下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

他从家里抱了电视机和影碟机来,挑出一碟《长征》,画面上出现的就是最后一集。

大爷们瞠目结舌,赶紧问是怎么回事。

王小东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让农村老大爷们体会了一把“我知道怎么回事儿我知道谁会死就是不告诉你急死你”的剧透精髓。

当然,最终结局肯定是买咯。

大爷们虽然没几个钱,可随便背点土豆大米来也能换几十块钱。这几年外头都在传荣安米油养人,不少市里人都闻声而来,村民们只要不懒,种出大米和油菜,绝对不缺几十块钱。

大爷们一人买一盘,回家看完了还能换着看,实现资源共享,虽然只花了十块钱,却看了几十块的“片子”,这买卖傻子才不做呢。

这样的老伙计们来了一拨又一拨,没多久,王小东忙得额头冒汗,“秋菊快看看,卖出去多少了?”

何秋菊头也不抬,“121盘。”她负责记账。

“121,一盘赚八块……”话未说完,何秋菊抬头,面无表情声无起伏机器人似的报出来——“954块。”

这姑娘理科好,尤其心算能力比计算器还快,像这种简单的加法她都不用过脑。

王小东嚎一嗓子,干劲更足了!

三个女孩对视一眼,也绷不住,乐了——农村老大爷的钱可真好挣!

待街面上开始热闹起来,年轻人也渐渐多起来。一看还有偶像剧和琼瑶剧,纷纷掏出钱包,条件好的一口气四五盘,最差的也能千挑万选痛下决心买一盘,很快又卖了不少。

中午,大伯带着雨薇给他们送吃的来,是一锅温热的鸡汤,鸡肉煮得入口即化,还下了土豆藕片豆腐皮和小青菜,饱满的吸收了浓郁的鸡汤,香得能让人吞下舌头去。

米饭也管够,四个人吃不完,最后剩不少连汤带菜被王小东抱回家了,誓要让他妈学习学习。

大伯见他们忙得不亦乐乎,也不多话,帮着收拾一会儿就出去了,买点鲜肉豆芽啥的先回家,说好七点再来接她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