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必须得高调了(72)
“这女儿家,出嫁前母亲都会带在身边教导一阵子掌家要义、庶务人情。无论是柴米油盐价格几何还是丝绵绢锦何地最好都会一一传授,怎么老三媳妇你却一点都没学到?若是不懂,慢慢学习慢慢问便是,可你看你刚才,不知这肉如何处理,却偏偏自己一意孤行,将好好的肉磋磨成了这般模样。”
这话就说得有意思了,不仅骂了宋嘉然还骂了她娘家宋家不会教养女儿。
宋嘉然哪里能忍,而现在,也不用忍了。
她慢条斯理地洗净了手,“太太有所不知,我母亲的确未曾教过我这些。我们宋家虽家族不显,可世家名声也过了百年,家中的姑娘学得都是些琴棋书画、阳春白雪。便是将要出嫁,家中长辈教导些识人用人之法、世家族系、人情往来规矩,不至于见了面不知是亲戚便就可以了,什么柴米油盐、庄子铺子之类的,哪需要做主子的学这些?”
太医在大夏朝的确不是什么大官,但宋家就如同她刚才所言,是百年世家,立族之久,比大夏朝还长。宋家历经多个朝代,自然有的是底气。
“若是这些还要主子去学,还要那些陪嫁嬷嬷、侍女有何用?所以啊,一般呢,都只有那些小门小户的姑娘们,嫁的也是写小门小户人家,才需要学这些东西。”
她看着吴氏越来越白的脸,继续道:“我不善厨艺也是缘于此,我母亲曾说了,用来满足口腹的手段,是那些没本事只能想出这等法子讨主人欢心的奴婢们才会用的,我若是想吃什么,自会有人挖空心思满足我,何须我自己脏了衣袖、染一身油烟?”
“太太,要不是咱们如今到了这般境地,您也不会进厨房吧?”
她一双眼睁得大大的,仿佛刚才的话全是内心肺腑之言,她心里是这么想的,于是就这么说了。
可是她说得那些话,无一不是在往吴氏心上捅刀子。
什么小门小户才要学那些庶务,吴氏就是从小门小户出来的!
她说是郑鹏表妹,但并非老太太那个伯府吴家的嫡支,不过是旁支的女儿罢了。她家中并不富裕,还是后来她成了郑鹏贵妾后经常往娘家送银子,家里才慢慢起来的。
而厨艺,吴氏也的确会。在家中时,是为了与姊妹争宠特地学的厨艺讨好父亲,到了伯府暂住时,更是凭借姣好的厨艺才吸引了回外家探亲的郑鹏,得以入他后院,为了让郑鹏回忆起两人初时相见的日子,这些年来,她也时不时亲自下厨做些饭菜以讨郑鹏欢心。
这些宋嘉然并不知道,但就这么巧,她的话在吴氏听来,就是在讽刺她和那些讨好主子的奴婢一样!
“宋氏!你、你……”吴氏胸口剧烈起伏,随后两眼一番,昏了过去。
作者有话说:
吴氏:“?”郑立晏你怎么昧着良心说这玩意好吃的?
今天是气死吴氏的一天哈哈哈哈
①摘自百度百科的常用婚礼誓词。
第三十四章
一早上起来, 推开窗,就看见了外面飘着的雪丝。
“下雪了!”宋嘉然刚将手伸出去想感受一下雪丝冰凉, 就被从身后伸出的大手给抓了回去。
郑立晏握住她的手, “你也不怕着凉。”
“不至于。”她穿得可厚了。
关上窗,她回到梳妆台前,一边梳头发一边问道:“你说,明王率东赤军进攻都城, 有几分胜算?”十日前, 云州城官员被肃清, 明王再次下令集结大军, 进攻都城,东赤军已于五日前出发了。
“不知道。天寒地冻的, 东赤军只能在城外固守,都城内的将士却不用遭受寒冷之苦,只不过听说镇守北漠的黎家军已经在赶往都城,若是能及时赶到,谁胜谁负也未可知。”郑立晏给汤婆子里倒热水, 待会出去了宋嘉然便能抱在手里, 也不怕冻手了。
“我记得你之前与我说过, 驻守北疆的是曾老将军带领的曾家军, 而明王占领幽州后,也留了青骑军在幽州以防备曾家军增援都城, 但曾家军成名已久,若真与青骑军打起来, 胜率还是很大的, 那倒时明王后院失火怎么办?”
她将最后一缕头发挽好, 这半个多月, 她也终于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发型了。
“内忧相比外患,肯定还是外患更重要一些,曾家驻守边疆多年,有曾老将军的旗帜在,北胡才不敢大肆进犯,如今又正是天寒之时,缺粮,北胡小动作不断,若是曾家驰援都城,只怕北胡也会趁此机会进攻的。对于曾老将军而言,守卫大夏才是第一要紧的事。”他灌好了汤婆子,又将布袋给套上。
嘴边噙着笑,“而且,我记得,曾老将军的第三子,是老明王当年的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