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卖辣椒+番外(172)
“我这几天不在家,不知道柏胥这批货出了之后还能剩多少货。”陈辰说道:“不过你也看到了, 地里的辣椒还能摘,之后我们还要继续做,大概得等上个把来月。”
杜星纬就说:“没事,除了柏胥要的货之后你看还能剩下多少,如果数量差不多的话,我正好趁着这次去长省一块运过去。”
陈辰当然没问题,“行。”
说着,杜星纬又跟陈辰谈了谈价格,陈辰也没厚此薄彼,给出的价跟给柏胥的是一样的,五千件起步原地拿货是批发价九毛,如果包运输的话要贵五毛。
当然,杜星纬自己有卡车,那毫无意外选的是原地拿货。
两人都是生意人,杜星纬还问了问陈辰后续的打算。
陈辰也没隐瞒,把能说的计划都说了,其中自然就不缺乏关于他规划设定的零售价格。
按照陈辰的打算,省内的零售价他设定的都是一块一罐,省外的话是一块五,毕竟省外要一笔运输费,而且跑商也的确有风险在,倒霉一点人都要没了。再要跟省内卖一个价,那肯定是没有赚头的。
可杜星纬听完后却不太赞同他这个想法,他说每个省份市县到平坝村的距离都不相同,路况也不一样,多的不说,就隔壁省和首都,虽然都是在丰省之外,可明显运输到隔壁省成本要低很多,如果还零售价一样,那远的地方太亏。
陈辰又哪里没想到过这个,只是他现在的辣椒生意还没做大,本就打算只是先卖到丰省,最多几个隔壁省份,像首都广省这些地方得几年后的计划了,而那时候市场经济又发展不同了,陈氏辣椒肯定得调整价格,他打算的是那个时候再统一调。
结果……
杜星纬一个神来之笔,直接给他的计划催成熟了。
陈辰认真琢磨过后,觉得把建议零售价给取消掉,然后把定价权交给市场也不是不行。比如现在就杜星纬一个人在他这里盘货卖到更远的地方去,那就由杜星纬自己根据需求和成本来定价好了。
这么琢磨着,陈辰突然琢磨出味儿来了,这么一来,不就是厂家跟经销商的关系了吗?!
其实这样也不是不行,虽然自家去卖辣椒的确赚的能多一些,但里面各种琐事也不少,比如陈明陈前和陈芬,现在天天就忙着零售辣椒,别的事都干不了。以后想亲力亲为卖去更远的地方,那又是个需要慢慢开拓经营的麻烦事。
这样倒也不是说不好,可若是能谈成大订单,他们就只需要操心出货问题,而销售则有经销商自己去操心,厂家有稳定利润,经销商是赚是赔那就是经销商自己的事。
不过永兴县这一片区域也还是可以自己卖的,如果陈前他们愿意的话。
想通之后,陈辰果断拍板。
原本他来印刷厂是想把“建议零售价”改成“1.5元”,可现在有了这个打算后,他直接把那行字给删除掉,然后附上了地址。这也是招商的广告,免得那些想大批购买的人找不到在哪儿。
杜星纬听到设计之后深深的看了陈辰一眼,不过也没有说什么。
等印刷厂印刷的时候陈辰又去了玻璃厂。这段时间陈氏卖的糟辣椒不少,从玻璃厂订的玻璃罐子也多,连去村里送货都送了几趟,现在陈氏在玻璃厂这里算是个大合作伙伴,陈辰一来廖静就出来招待了,比起之前更热情。
不过都这个点儿了,陈辰也没有闲聊的意思,直接说了要下单,廖静脸上的笑自然更大了。
自从有了陈氏买玻璃罐子,原先几个月都不一定开机做一次的产品现在玻璃厂里是有几千个备货的,倒是给陈辰省了一通麻烦。
不过光这几千件还不够,虽然还没跟杜星纬签合同,但他既然都说了要先给各个省份供一批,那自然得先备着。
所以买光玻璃厂里现有的玻璃罐子后,陈辰又下了一个大订单,廖静满口承诺尽快做出来给送到村里。
今天的嘛,就不必他们送了,直接装杜星纬的卡车上。
廖静还以为这车是陈辰的,不免就要夸一句,“陈老板这生意越做越大,连卡车都买了?”
陈辰澄清道:“不是我的车。”
廖静有点尴尬,“竟然不是吗?我还以为是陈老板的车呢,还想着我以后能偷个懒了不用再帮着把货送去村里了呢。”
“那可不行。”陈辰顺着她这个玩笑开,“咱们可是从最开始就合作的,怎么着我都应该荣升为贵宾级别了吧?”
廖静笑起来,“那当然,以后您订的货多,需要的话我们肯定送货到家的。”
陈辰也笑了下,“那感情好。”
等陈辰和杜星纬走了,廖静才轻呼口气,得亏人家给递了个台阶,不然今天这事可太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