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六娘发家日常(1120)

作者:南极蓝

按《礼记·冠义》所述,旒珠遮挡视线,是提醒戴冕者对眼前发生的事应有所忽略,即视而不见。景和帝少时,太傅旁征博引,为他讲解为帝者“视而不见”的重要性,景和帝铭记于心。他睁开龙目,隔旒珠再看自己的五位“股肱之臣”。

旒珠遮蔽是提醒他不要被眼前事所蒙蔽,要图谋长远,要放眼天下。可他的臣子却要蒙蔽他的双眼,令他成为睁眼瞎!景和帝怒火高涨,青筋暴起的手紧紧拽住耳前固定衮冕的纮带,恨不得解开纮带将衮冕摘下,狠狠砸在他们脸上!

杨奉吓得面无人色,他大气都不敢出。此情此景,太傅都不敢开口全组,若他敢吭声,必会被暴怒的万岁一脚踹开,人头落地。杨奉不怕死,他只怕自己死了,无人能接替他的位子,伺候好万岁。

景和帝拽着纮带的手被垂在耳边的冰凉瑱玉碰了一下,令盛怒的景和帝感到了一丝清爽。瑱玉又名充耳,系在綖板上垂到耳边,就是为了提醒戴冕者要对奸佞之言有所不闻,“充耳不闻”便由此而来。为君者,一举一动都影响朝堂、关乎天下!

景和帝闭目深吸几口气,压住升腾的怒火,却止不住欲裂的头痛,只得摆了摆手,沉声道:“退朝。”

朝都未升,何来“退”字?

密密麻麻写满一玉笏话要讲的四位阁老躬身行礼,后退三步转身退出殿门,右相秦天野却纹丝不动。出了殿门的尹骞见此,也停在了殿门外,其他三位阁老也停住了。

大殿内,君臣、甥舅,对视。

坐在龙椅上的外甥,就算蓄起了胡须,在他面前依旧如三十年前一样稚嫩。秦天野垂下眸子,从容平静。

景和帝左手握紧玉带,压制欲裂的头痛,用尽量平静的语气问道,“申国公有事要奏?”

万岁唤秦天野申国公而非丞相,是在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身份。万岁冷静下来了,杨奉也就放松了。

秦天野略举手中的玉笏行礼,“回万岁。聂林江在肃州遇刺身亡应是契丹贼子所为,其意歹毒,万岁万不可中了契丹贼子的奸计,应从长计议。”

半晌,景和帝才道,“申国公怎知聂卿死于契丹贼子之手?”

“臣无凭无证,仅以局势推断得知。”秦天野再拜,声音铿锵有力,“臣受先帝托孤之重,一片丹心为社稷,才斗胆在万岁面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请万岁三思。”

也就是无凭无证了。景和帝握玉带的手指关节凸起,温和回道,“申国公免礼。朕知你心意,定会三思而行。”

外甥不向他求策,秦天野并不着急,再拜道,“请万岁保重龙体,臣告退。”

秦天野走到殿外,面朝与他斗了几十年的四人微微一笑,迈步从容离去。尹骞静侯了片刻,不见万岁派人传唤,才转身走向庆文殿。

宣德殿内,景和帝闭目仰靠在龙椅上,久久不语。

殿前大将军孔风阁看看万岁,又看看一动不动的杨奉,急得抓耳挠腮。万岁都这样了,就算不传御医不请皇后,也该把姜枫叫过来给万岁解解闷儿吧?

杨奉用眼角的余光扫了孔风阁一眼,上前给万岁斟。待景和帝听到水声睁开眸子后,杨奉用与平日并无两样的语气请示道,“您可要更衣?”

景和帝微微点头,起身走向内殿,一众太监宫女立刻跟了进去。孔风阁冲杨奉挑起大拇指,杨奉白了他一眼,也迈步跟上。

换了帝王常服后,景和帝缓缓吃了两杯茶,才道,“摆驾藏书阁。”

万岁罢朝的消息传遍各衙门,不知聂林***的文武们四处打听,知道此事的朝臣们却异常沉默。

京兆府内,见大理寺卿站起身,张文江立刻道,“萧大人好走不送。”

从大理寺跟到京兆府的萧峻平盯着张文江,“哪个说要走了?我只是吃多了茶水,想去茅厕而已。”

咔!张文江将毛笔重重放在砚台上,“萧大人,年关将至,我已忙得焦头烂额,无暇陪你吃茶!”

“我又没不让你忙,你忙你的,我吃我的。”萧峻平起身,优哉游哉地走了出去。

张文江气得咬牙切齿,师爷周其文低声道,“大人不妨把姜枫传来。”

萧峻平在京兆府赖着不走,不就是想知道昨夜姜枫为何去了京兆尹府上么。大人说了他不信,那让姜枫自己跟他将就是。

张文江皱眉,“姜枫回府睡觉了,本府……”

话说了一半,张文江的怒火就再也压不住了。满朝文武坐卧不宁之时,那厮竟在府中睡觉!他凭什么能睡觉!张文江重重将今日没用上的奏章摔在桌上,“传本府的令,让姜枫速来京兆府!”

“是。”门口的衙差领命,立刻去传姜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