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阙韶华+番外(298)
但他最关心的只是不要让琅環影响了自己此行的使命,擒贼先擒王,既然业已瞄准了静王,待到琅嬛宗主垮了,那些下属再有能为也翻不起风浪。
姬无涯的用意他很清楚,昆仑府要消灭琅環,当然希望尽量得到北辽王廷的支持,多借用一些品武堂的力量。但是在这件事上,耶律世保觉得欧阳一念的见解明显更符合自己的利益,且不说为了比武,品武堂的损耗已然不小,他需要顾及到和谈与求亲,江湖门派之间倾轧仇杀还能推说与自己无关,耶律世保可不愿让禹周抓住北辽武士在洛城杀人放火的把柄。
故而之前听说了横刀与凌虚隐于洛城,他也不感兴趣。那两支力量在北境倒是颇有名气,给辽军造成很大损伤,但收拾他们该是战场上领兵大将的责任,自己一个使节若是连这也得管,索性带着品武堂去消灭禹周军队、直捣重华宫,岂非更是一番大事业。
姬无涯对他的心思早有察觉,此时鉴貌辨色,暗骂还没过河就想着拆桥,面上却仍是一派从容风度:“三王子有所不知,在如今的琅環十令之中,横刀、凌虚虽则强横,只是在战场上逞勇,晚些剿灭也不会影响大局。但淇碧却是不同,在洛城以至整个禹周,其余九令行动时都要依靠它从中协调、提供情报,一旦拔除,足以令整个琅環瘫痪。禹周静王之所以能对我方和谈造成巨大威胁,正是由于淇碧掌握的情报比旁人更详尽更精准。”
耶律世保对这一点确是深有所感、切肤之痛,想到议和中每每被压制得没有还手之力,明知姬无涯是在游说,仍不由切齿。
“在下为王上与三王子分忧已有数年,此番之所以愿意承担起筹谋剿灭琅環的重任,并不仅是由于昆仑府的命令,而是为了北辽日后的大计考量。”姬无涯见他动容,继续说道,“琅環蛰伏多年后复起,而今已成气候。对付洛湮华不过是第一步,如果不考虑好后续步骤,接下来的反扑必定猛烈非凡,对我等十分不利,是以在下才会着力搜寻淇碧的所在。淇碧主讯息而不擅战,从来都藏得隐秘,可说琅環的七寸。试想三王子单单向洛湮华下手,则琅環各部只是群龙无首,但若能同时将淇碧也消灭,他们立时便成乌合之众,我昆仑府就有足够的余地将之一一剿灭,为北辽除去这宗心腹大患。三王子须知一不做、二不休的道理,万万不可一时掉以轻心,导致日后遗患无穷,反误己身啊。”
耶律世保闻言沉思,不禁承认这番话有些见地。他自然听得出姬无涯是要拖自己下水,还隐隐有几分警告之意,不过分寸掌握得不至令人心生反感。来到洛城前后,昆仑府确实提供了不少助力,包括接下来的各项计划也离不开他们。而利用是相互的,昆仑府一心要击溃琅環,自己想不出力袖手旁观恐怕没这么便宜。
“听姬先生的意思,是要围剿淇碧,那么城中其余一干琅環势力打算如何应对,是否计划周详?”他放缓了语气说道,“你也清楚,非是我不愿支持,但品武堂不能直接参与,否则就算昆仑府赢了琅環,一旦和谈受到影响,我回去北辽也难以交代,先生可不能害我。”
“三王子放心,在下当然是将您的利益、安全放在第一位,绝不会有所不利。”姬无涯连忙道,他没打算放弃在北辽挣来的地位,早已深思熟虑,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天宜帝对洛湮华以及琅環那种微妙的态度。当初琅環就败在这一点上,已经死了一个宗主兼皇后;时隔多年,老去十岁的皇帝只会更偏执、更疑忌,洛湮华会输得比他的母后还惨。尚未从昭临动身时,姬无涯已在潜心揣摩禹周皇帝的性格和心术,这才是此行最重要的筹码。
接下来几天就是他精心选择的时机:战事已了,比武也近尾声,如果自己的谋划进展顺利,料来天宜帝不会为了静王而动怒、导致两国和谈不遂,说不定,还会因为琅環的削弱溃散而对北辽增添忌惮。
“在下思谋,明月楼不妨先放一放,全是女流又济得什么事,听说有端王爷做靠山,云王似乎也赞赏有加,我等没必要硬碰;至于横刀、凌虚,自然要好生招呼一番,不过都由昆仑府来办,无需扰到三王子。”他摇着手中的羽扇不疾不徐地打消耶律世保的顾虑,“唯有淇碧是今次的重点,他们的令主定然坐镇在那茶楼中,我们便来个瓮中捉鳖。在下也知欧阳堂主必定说不方便,故而只想请那些受邀而来的高人助阵,才好做得干净利落。他们都不属于品武堂,想来是不妨事的。此事还需三王子的面子,否则像函谷上人那等身份,在下还真难以请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