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卿卿(233)

作者:: 山中君

她终于知道为什么结香和太医再三劝她回去。

她后退一步,眼前骤然黑下来。

最后一个意识里带着一丝凄凉的笑意,也不知道是悲伤还是嘲讽——那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

后来姜宛卿再也没有离开过东宫。

当然她也再没有等到第二个上元节。

此时风昭然一心留下来过节,姜宛卿便知道他肯定是想做点什么,心里是十万个不乐意配合。

芙渠倒是满心欢喜,一大早就给姜宛卿挑衣裳首饰,还表示新学了一种芙蓉妆,据说是京城新近流行的,特别好看。

姜宛卿在床上翻了个身朝里,把小狸一把揽过来:“困,我再睡会儿。”

小狸不给面子,尾巴一把,就从她手里脱身出去了,跃上窗子,转瞬不见了影子。

姜宛卿看着,忍不住想,还是猫好。

想走就走,自由自在。

姜宛卿一觉补到中午,芙渠又接着催促。

姜宛卿再翻了一个身。

“娘娘,求求你了,殿下说了,娘娘要是酉时还不出门,他就打断我的腿。”

这些日子芙渠充当了一个不甚光彩有角色,每日里都亲自熬汤炖药地照顾风昭然。

人人都说她不守妇道想另攀高枝,姜宛卿也在明面上发作过她几顿。

但她依然顾我,说是要报殿下那一日保住她清白之恩。

因着殿下“不行”,指责芙渠的人倒也不能把话说得太难听,蒋氏也不知在忙些什么,只训了芙渠一顿便把这事丢开了。

其实芙渠明着是送药送汤,暗里是送信传书。

太子殿下无事一身轻,着实清闲,一封又一封地给姜宛卿写信。

姜宛卿十封里面也难得回一封,多半是口头让芙渠带话:“知道了。”

很有几分皇帝批折子的意思。

风昭然在信里很与详细地问她喜欢吃什么,玩什么,小时候上元节怎么过的。

姜宛卿只能说他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更不想回了。

她如今已经能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上一世他入主京城根基不稳,要借姜家的势稳住皇位,对姜元龄的“深情”就是这么用的。

但明白归明白,心里到底还是不舒服。

“让他打,打断本宫给你接上。”

“娘娘,您就去嘛,您不去,我也去不了,我好久没有看过灯了……”

姜宛卿:“……”

芙渠如今大胆了,竟然敢于撒娇了。

姚城知名反目的夫妇是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间公然相携看灯的,但自然隐瞒这回事姜宛卿半点都没有操心,风昭然要是连这点都搞不定,也不会硬要留下来过节。

果然,姜宛卿酉时出门,天色正黄昏,各色花灯彩灯早早地点了起来,星星点点亮在昏黄的夜色中,满街的人皆带着面具。

“据说这是京中的习俗,戴着吉庆的面具,一年都会变得很吉利。”芙渠说着就买了两个,皆是法相狰狞的神面。

姜宛卿拈着那沉甸甸的面具,心说京城的上元节可不戴这个。

但道观里还剩下一些老弱病残,或是孤身一人没有去处,过年前姜宛卿就看见他们在做面具,说是过节用。

她原以为这是姚城风俗,没想到是某人专门为今日带来的新风。

姜宛卿戴上面具,和芙渠逛了会儿街,买了几样点心吃食和小玩意,然后进了一家绸缎庄。

在绸缎庄二楼的试衣间里,姜宛卿遇上了一个金红色戴面具的姑娘。

她摘下面具,盈盈行礼:“慕儿给娘娘请安。”

*

太守府内,蒋氏坐在房中,手里抱着一只金丝楠木的匣子。

大节下府中灯火通明,但这片院子里一片寂静,别的屋子里挂的都是花灯,这间屋子挂的却是冥灯,灯光都是冷的,照在蒋氏脸上阴森森的。

一名校尉进来回话:“禀老夫了,太子妃和小姐刚去试完衣裳,现在准备去梨园听戏。”

“太子呢?”

“太子……在东三街失去了踪影。”

“废物!”蒋氏脸上全然没有往日的慈祥,唯余森然的冷意,“别盯太子妃了,所以有都去给太子,就看得划掘地三尺,也要把他找出来!”

校尉连忙领命去了。

蒋氏打开膝上的匣子,里面是一只骷髅头骨,头骨上有一只洞穿的孔洞。

她手里紧紧地握着一只箭,箭尾翎忆鲜艳,箭尖穿过孔洞,严实合缝。

白惨惨的灯光下,蒋氏的低语夹着怨毒的哭泣:“硕儿,别怕,娘给你报仇……”

*

风昭然戴着面具,走在小巷中。

此处僻静,但前面就是大街,人来人往,笑语阵阵。

前面就是他和姜宛卿约定的地方。

“殿下!”一名南疆军从墙头翻身落地,“张先生查知蒋氏用太守令调动了姚城卫,可能是冲殿下而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