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581)
他转念一想,学府乃培育人才之地,按照陛下重视教学、人才培养的做法来看,将沐氏祖宅盖成学府,这座宅子定然是人丁昌隆,代代人才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来。从这座府学出身的学子们,对于沐氏皇族会有极大的归属感,其荣誉感也与寻常府学出身的大不一样。
陛下没忘根,清郡沐氏一族生长在这里,自然也忘不了根,哪怕他们已经在他乡扎根立足,也会派人回来进行投资经营建设,待学府建成之后,甚至会安排家中子弟回来读书。
就在这里的人能得到休养生息,离开的人带着钱财物资回来进行投资发展,方易相信,用不了多少年,清郡又能成富庶繁华之地。
文兴之地,必是繁华昌隆之地,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方易思量过后,对沐瑾的安排,打心底佩服。
侍卫长赖泉领着一名驿兵进来,呈上书信:“陛下,淮郡有信到。”
沐瑾接过赖泉转呈上来的信,一眼认出是萧灼华的字迹,脸上顿时带了三分笑,当即拆信看她写些什么。
信上先是说了下南边的战况,萧灼华让他把楚尚或者是方稷调一个过去。
南边富庶,不能每个郡县都推平了,得留些懂经营建设的人才。
屠娇娘跟沐耀都是打仗的好打,但对经营建设并不擅长,方稷和楚尚都当过郡守,知晓如何治理一地,且因为贩盐,跟南边诸郡的往来多,对那边的情况更清楚。
有他们在,哪些地方直接平推,哪些地方可以接受投降,也更为有数。地盘要占,稳经济、搞发展则至为重要。
沐瑾要打东陵,京城千里平原废了,仅靠西边诸郡维持不了这开销,南边不能再让战征打废了。
萧灼华的看法是,将南边诸郡结盟分化瓦解,拉拢一批跟淮国有往来、能接受他们这一套的,稳住南边发展,捶死那些冥顽不化的。
方稷得负责征东陵运粮的事情,这么长的粮线调派,沐瑾不放心交给别人,还是安排自家姐夫上。
楚尚在赖瑶麾下,打东边五郡那几个穷地方,既没去南边能出战功,且也不是非楚尚不可。
沐瑾决定安排楚尚过去。
他继续往下看,说的是给新占的各郡县安排官员的事情。调派名单已经定下来了,萧灼华给他附了份,考虑到他不熟悉朝中官员情况,后续会把这批官员的履历文书抄一份给他。
官员多,履历档案的数量自然少不了,驿兵送信,带不了那么多的文书档案,得另外安排人送。
最后就是萧灼华告诉他,确定怀上了,除了觉多了点外,其余一切还好。朝中诸事顺手,并没有什么可忧心的,让他不用担心她操劳烦心影响养胎。
沐瑾想着生孩子辛苦又危险,并不愿让萧灼华受这累,可家里又要多一个小朋友了,他也不知道怎么的,还挺开心的。
沐瑾美滋滋地给萧灼华写信,先是一通关心,之后才提到路上的见闻,以及他的一些安排措施,以及对于这些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等。
他跟萧灼华离得远,在治理实施上,要是两个人方向不一致,或者打起来,会出大问题的。他又不怎么管朝政,那么跟萧灼华说得越清楚越好,这样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有什么分歧处,萧灼华才好视情况调整。要不然,实施下去以后,再进行更改,那就不是麻烦的事,弄不好就是伤民伤经济之举了。
沐瑾在清郡郡城只待了几天,便带兵往东安关去。
交通不发达,时间都耗在路上,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入秋了。
卫侯岚铿到天气都转凉了,才等到悠悠哉哉来迟的沐瑾,对于他要稳后方、不着急赶路的举动,自是说不出不是来的。后方稳了,粮线稳了,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仗打得心里才稳。打仗,急,可是急不得的。
可要说不急,也不对。
他把东安关驻军情况汇报给沐瑾后,问沐瑾:“如今已经入秋,是就此休息,等到来年再动兵,还是趁着天气没冷,出兵试试看?”
沐瑾说:“眼下我们的粮食物资都充足,打几场胜仗好过年。”
东陵再穷,穷的是奴隶,贵族总还是有钱的,金子布帛等财物必是不缺。怎么着也得夺几座城,抄些贵族的家,给兵将们把过年钱发了。
抄了贵族,给奴隶放归自由身,划分土地,明年的春耕就可以安排上了。
东陵的土地肥沃,再把肥料安排上,怎么都能有些粮食产出的。这边多一口粮食盈余,比起长线调粮的损耗来,就是省下十口粮食。
他走精兵路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省粮。军队的数量多,吃粮食都能把国力吃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