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科举日常(279)

作者:不懂云

方瑜快步上前, 轻拍着彦之的后背,缓声道:“傻孩子, 你才多大啊, 不过十七岁而已, 就已经中举了, 还参加了会试, 已经比这世上绝大多数的读书人要厉害了。”

“就算是你舅舅我,科举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方瑜拿自身做例子:“你比我还强呢,我乡试都考了两回,你一回就过了。”

彦之也知道这些,只是他还是觉得很难过,心里还堵得慌。

他对舅舅倾诉:“我都十八了,爷爷又生病了,我本来想考上进士给爷爷冲喜的,结果还是名落孙山。早知如此,我还不如留在家里伺候爷爷呢,他最疼我了,我陪着爷爷说说话也好啊。”

方瑜摸摸彦之的头,继续安慰:“你爷爷一定知道你的孝心,他会为你骄傲的。”

“舅舅,我出考场时觉得自己答得不错的,可是结果却是这样。我真的很努力用功复习了,您给我讲的课我也都记住理解了,怎么还是这样啊?”

彦之最上火的就是这点,他觉得自己已经尽了全力,可现实的结果是他榜单取的最后一名都没够上。

这代表了什么?是在表明他本身的能力就到这里了吗?难道他这辈子就只能到这里了?

他好怕啊,他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彦之断断续续地把心里这些话都说了出来,方瑜听到后也是很感叹,仿佛又回到了他乡试失败的时候。

方瑜让彦之看着他,坚定地说:“我也这么想过,彦儿你不是第一个这么想的读书人。”

“我小小年纪就考上了秀才,之后也是满心期待,全力以赴,随后就遭遇了乡试的失败。我也曾质疑过自己的能力。”

“彦儿,你不要怕。科举考试除了学识还需要年岁的积累。我那时和你现在,都是太小了。你再看看这科考中进士的人,有几个是年轻的啊,多数都三十来岁了,再往上四十、五十的也不少啊。”

彦之和舅舅聊了半个多时辰,心里的郁结才算是初步缓解了。

方瑜见彦之神色见不再压抑,也就放下了一半的心。

谈话的最后,彦之向舅舅请求道:“您给我赐个字吧,最好是方字开头,这样我也不用总听外人喊我程少爷了。”

“好啊。”方瑜笑道:“你名为彦,你母亲希望你能成为有才德的人,如今看来,她的期盼成真。”

“照临四方为明,日月交辉为明。礼记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你身上的才华不缺,舅舅只希望你能永远生活在快乐的光明中,心里也明亮,还能为这世间创造光明的希望。”

“你的字就叫方明吧。”

彦之恭敬地向舅舅行了叩拜大礼,从此便让身边人都改称他为方明了。

宜文这几日常守在儿子窗边,方华也担心哥哥,没事就找借口跑去问哥哥功课上的问题。

方明这时也在屋子里闷够了,见妹妹问功课,才想起他已经好几日没有教舅舅家的弟妹学习了。

这样不好。方明提起精神来,带着妹妹去了小书房。

小书房里,佑成正在练字,顺成在背诗,最小的和成在拿着识字卡片来回折。

美臻在带着这群孩子,感觉人生无望。见外甥走来,她眼睛都亮了。

“彦之!不对,现在是方明了。”美臻殷切地笑着对外甥招手,比招财猫的样子还可爱。“好孩子,姑替你看好几天了,现在你来了,姑就先走了。”

说罢,美臻一阵风似的溜走了,生怕走不脱。

方明笑出了声,这就是他可亲可爱的家人啊。

方华见哥哥笑了,她比哥哥还开心。

方明疼爱地看着妹妹,说:“这几天让你们替我担心了。”

“哥哥这几天都没笑过,以后还是多笑笑吧,哥哥笑时最好看了。”方华撒娇道。

“好,都听你的。”方明这下完全从考试失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每日照常学习教书看孩子。

只是他还担心家里的爷爷,同时也十分想念太奶奶。

方明和母亲商量,要不要早点回去。

宜文也和儿子想到一处去了,就和弟弟说了回去的事情。

方瑜自然不能拦,只是想把方华留下来,他对宜文说:“你们过不了多久还要来京城考会试,路上车马劳累的,花儿是个女孩子又年纪小,不如就在京城这边住着吧。”

宜文舍不得女儿,可是她也知道女儿很喜欢京城和剧院,一心想和美臻学写作,把女儿带回去是耽误她的发展。

最后,宜文下定了决心,拜托冯婉多照顾女儿,她先带着儿子回乡。

这边行李刚收拾好,才和镖局定好了启程的日子,方瑜这边就收到了报丧的家书。

方瑜展开信,惊讶地皱起眉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