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快穿]+番外(781)
她的目光扫过田蓝和陈立恒,露出了怜悯的神色,“你们都是知青吧?宝贵的青年时光都被愚蠢的下放给耽误掉了,实在可怜。不过我听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年轻人,一直没有放弃英语学习。我希望你们能够把握机会,尽快申请出国留学。如果需要的话,也许我能够为你们提供点儿帮助。”
田蓝摇头,微笑着拒绝对方:“不必了,我们暂时不需要。”
“暂时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出国的打算。”
方女士的笑容愈发舒展:“也就是说,你们今后还是会考虑出国的。”
田蓝实话实说:“看情况是否需要。我们不会保持无畏的高傲,如果有先进的技术需要我们学习,那我们可以低下头,哪怕是被嘲笑,被轻视,也会拼命地学。不管国内还是国外,以实际需要为准。”
方女士扯了扯嘴角,到底没说什么。
田蓝又认真道:“我想纠正您的一个认知,就是关于知青大下放的问题。它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是依据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决定,不能用愚蠢两个字盖棺定论。
如果你了解这一段历史,应该会发现,它和三线建设几乎是同步的。而三线建设,是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简单点儿讲,就是将大城市里的工业搬迁到农村偏远地区去。
即便是不研究经济的人也明白,这么做,成本高,效益低,产能也会大幅度减少,实际上是种倒退。
我们这种外行都能看明白的人,难道我们中央不知道吗?论起搞经济建设,我党从来没有差过。
可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因为国际局势逼得我们不得不这样做。从60年代中期开始,中苏关系持续恶化,中美又局势紧张。我们说备战备荒,不是喊口号,我们是真的做好了准备打仗。不管是美国的原子.弹还是苏联的核.弹头,一旦飞过来,我们做好了全面开战的准备。工厂、科研机构还有大专院校都在搬迁,不是吃饱了撑的,闲着没事瞎折腾,而是为了预备战争一旦打响,可以保存我们民族的希望。
大批知青下放,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首先,因为工厂搬迁,城里已经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
其次,东西搬走了,人还留在城里的话,战争打响,首当其冲陷入危险的就是留城的人。
为什么下放的是青年学生?你没有考虑过吗?因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你所说的愚蠢的政策,我不认同。我认为这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国家对我们这些青年的保护。
对,在整个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的确存在众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足以否定当初制定这项政策的现实意义。
现在国家放松政策,允许知青回城,也跟国际局势的变化有关系。你看,你们也敢回国了,就说明双方的关系缓解了。
原本搬迁到中西部地区的工厂以及学校也陆续返回大城市。知青回城不说,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也会进入城市。因为我们国家的重点变成了搞经济建设。如果您有时间的话,请了解一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施行情况。您会发现,在搞经济建设方面,我们从来都不弱。”
方女士用怜悯的眼神看着面前的年轻姑娘,充满了同情。
她了解这个国家的国民,他们都被洗脑了。已经放弃了生而为人的本能,近乎于一个苍白的符号。
“不弱吗?”她伸手敲了敲桌子,目光左右睃巡一圈,“这已经是你们的首都了呀,这么贫穷这么落后。”
方老先生听不下去,强调了一句 :“怡君,这也是你的国家。”
“不,不是,我早就宣誓成为美国公民了。”方女士摇头,“这已经不是我的国家。这对我和这个国家来说,也许都是幸事。”
田蓝抿了下嘴唇,看着对方:“显然,您并不认可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但我想你无法否认我们的成果。这个国家非常年轻,才31岁,可它已经解决了10亿人民的吃饭问题。不仅如此,它还拥有核.武器,它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这些难道是别人的施舍吗?当然不是。中美建交,是因为美国可怜中国吗?你认为可能吗?联合国五常我们都直接或间接打过,哪一场打输了?不管苏联还是美国,谁真有胆量跟我们开战?这样的底气,在新中国成立前,我们拥有过吗?这都是我们奋斗的成果。”
方女士摇头,还是那种悲天悯人的语气:“你会被毁掉的,小姑娘,原谅我这样称呼你,因为在我眼中你就是个天真而热忱的孩子。这个国家不尊重个人成就,也不会把你当回事的。只有到了国外,你才会发现,自己拥有另一方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