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娘是个小画手(157)
俩老太太一看瑶光面露窘色,薛娘子在一旁也是讪讪就知道八成是叫说中了。
太妃于是将闲人撵出去,问瑶光,“那别院你花了多少钱买的?”
瑶光只好老实说了李嬷嬷听了咂舌,“早听说那里屋子极贵,并不知道贵成这样。前阵子听谁说礼部张侍郎家在含章坊买了处三进的齐整院子,也才不过两千二百两。”
太妃经手过更多产业,自然比李嬷嬷懂行:“物依稀为贵。这翠谷一共才多少地?能挤下那么些别院全靠能工巧匠因势就利,且还不能盖新院子。听说谁要盖新院子,须得先得了谷中一众主家同意才能买地呢。就是翻新,将旧宅一分为二盖两个新的卖也是一样规矩。三坊六巷三进四进的齐整宅子虽说不多,可论稀有,哪能和那翠谷比呢。”说罢拍拍瑶光手背,“你且宽心,那别院的钱我给你出了,我再给你置办些好家具,再从庄子上挑一对老实可靠的夫妇去给你守着门。”
瑶光连忙起身辞谢,太妃虽是好意,可这笔钱不是小数。她现在已经不是端王良娣,怎么能随意收太妃这样大一笔钱还有家具。而且,尽管太妃给的家具肯定都不会是凡品,但瑶光却想在自己的“家”中用自己真正喜欢的家具。她能欣赏厚重的古风家具,可并不想余生都睡在小屋子似的床上。
连推谢了几次,太妃瞧出她不是作伪,不由笑着跟李嬷嬷奇道:“你可见过这种不要银子的人?”
李嬷嬷玉版都笑了,说:“良娣忠厚。”
瑶光却下了炕,站在地上肃容说,“太妃疼我,愿给我置业,原是我的福分。只我现在已是出家人,官府里户籍都是我独一份,上书‘坤道韩瑶光道号玄玑’,若旁人议论起来,难免生出些别的说词。若因此事惹得闲气,可不是我不懂事?”
她继续说:“况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若不能自立,难道每每置办些什么就跑回来向您哭穷么?我现在就比如一个刚学走路的小孩子,您扶着我走上一段,我再自己扶着墙走一段,以后就能学会自己跑自己跳了。”
她停一停,见太妃没有不愉之色,带点不好意思笑了,“眼下我倒是有一件事得求您帮忙,您有好的掌柜人选暂借我几个吧!还有账房。我和薛照姐姐现在是‘两眼一抹黑’,既不知道开铺子要如何记账,也不知道招了工人、伙计该如何管束教导。”
太妃听了心中大慰,瑶光从前就是极懂得分寸的人。她本想说,这两千多两银子她悄悄给她,又没人知道。但又一想,瑶光说的极是,谁能一辈子扶助谁呢?还是要她自己立得住才行。
再一想,确实得给找个可靠的掌柜。薛娘子她家虽是大学问家,可一向清贫守拙,就给了她一大笔钱恐怕也不会以财生财。从她不懂得叫瑶光和宋李两人交好就能看出,她于这一道上是有些欠缺的,做些小打小闹的小生意还罢了。
当下太妃拿定了主意,让人去叫钱妈妈来问话。
不多时钱妈妈到了,太妃便将瑶光要开铺子,想找个会算账会管事的掌柜的事说了,问她可有什么人选。
钱妈妈立即推荐了绿柳庄管家王顺的小儿子王多宝,“三十四五岁,能写会算,帮着王顺管些庄务。他媳妇也是个极干净爽利的。”
瑶光想起王顺也算能干忠诚,又跟太妃说了当初王顺惊了马抱着马脖子一路嘶喊着跑到小陈庄搬救兵再见到她们嗓子都哑了的事,太妃听了便满意地点了头,“王顺是个好的。如此,便叫他家小子去伺候吧。”说罢对瑶光半开玩笑道:“人给你找来了,你可得让人家跟着你赚钱!”
瑶光立马保证:“您放心吧,我师父急着要和太清宫的点心打擂台呢,我已想好了几个新奇点心,等做得了先给您送来尝尝。我们这铺子,一准儿能赚钱。”
吃了午饭,瑶光又陪太妃说了会儿话,见太妃饭后困顿,知道她要歇午觉,便想告辞。
太妃老大不乐意,叫瑶光在府中住一晚第二天再走,“斓曦苑给你留着呢,伺候的人都是现成的。”
瑶光特意挑了个非休沐日来,就是不想和端王碰面,哪里肯留在王府过夜,藉口也是现成的,“一则没跟师父说要留宿,怕她担心;二则,两位师侄自出家起连下山探访都没呢,只一个月她们家人来观中看望一次,我才到观中几日?怎好破了规矩。再则,还得去趟芸香楼。先前答应了人家送一批扇子帐子的,说好了六月中交货,现就剩几天了,我还一个都没做呢!可不好误了人家生意。”
太妃想想也对,只是心里还有些不乐意,叫李嬷嬷斟酌着给老郡主备了四色礼物,又让带上两筐宫中才送来的瓜果,特别嘱咐道:“有一种青皱皮的瓜,是西域什么国进贡的,瓜肉是橙色的,倒是味儿不错,且不像西瓜寒凉,只是也不敢多吃,吃多了嗓子会痛。”瑶光听着像是哈密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