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生活日志(121)
徐榛年抬眼,唇角勾了勾,“没啥,家里有点事。”
“听说你交结婚报告了?恭喜啊,啥时候办婚礼说一声。”
说到这个他的笑容更明显了些,“那肯定。”
战友回座位后,徐榛年又看着眼前的资料出神。
刚才是随口应付的,其实是他在琢磨着:林青玉就用大半年的时间,就从摆摊折腾到买房开店并且她还即将开第二家烤肉店。
他的好哥们陈瑞,从听他说的去做倒爷,又在各个行业里折腾,现在最起码也折腾出一百万的资产了。
徐榛年一直以来不管他承不承认,其实他都有些自傲。可现在回过头看,77届里他算是发展很一般的。
他那一届的校友,现在大多数都是各个行业里的佼佼者。比如和他是校友的,他哥哥战友的妻子。七十年代末公费留学,回来后就进了外交部。现在打开电视,但凡是新闻节目,十次里有七八次都能看到那位嫂子的身影。
而他,当初毕业前其实也不是没有更好的单位递过橄榄枝,可他那会儿一心要回部队。而部队升职和其他单位熬资历又不太相同,军功大于天。
但尴尬的是,新旧时代交替,挣军功的机会很少。他上回算是指挥不错,回来后也就升了半格。
二十八岁,即将而立,他仍旧算是低不成高不就。
回望自己一生,从小就因为父亲和哥哥的关系格外向往这身军装。少年时期如愿入伍,可因为奶奶的关系,只能留在京都军区,还一直干的文职。
从前上战场就是他的梦想。他的领导,他的父亲,包括他哥哥都是成就于有仗可打的年代。可到了他这儿……
“军人的价值不仅仅是在战场上保家卫国,能证明的地方还有很多……”
林青玉说的那番话又在他脑海里回响。
或许,关于未来,他要再好好想一想是否真的就要这一条路走到底。
摊煎饼果子并不难,张爱国几个很快就学会了。来京都就是为了挣钱的,因此谁也不想耽搁,上手的当天,他们就出摊了。
第一天没去远也没整多的,三个人一起去的火车站。
“叔,你们得招呼。不能干等着,你瞧瞧别人,那笑容灿烂的,咱们也得学。”林青旸不放心跟在一旁,他知道这第一步能跨出去,就像他当初一样。
张爱国还有些别扭,可两个小的,林成和张继发豁出去了。
一个扯着嗓子喊:
“煎饼果子嘞,又香又脆,有蛋有菜!”
一个跟着补充:
“走过路过都看看嘞,三毛五毛吃到饱。”
林青旸朝着他们竖起大拇指,同时还不忘捅咕张爱国,“叔,做买卖就得这样。”
随着他话音落下,真有客人被他们叫卖的声音吸引过来。林青旸按着当初他们第一次摆摊的样子,第一个饼特意做得慢,让周围人看清楚过程。
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后面就顺畅不少。
火车站这边顺利,林青玉那边也不差。
烤肉店的门市房是她租的,人家本来就是饭店,因为干黄了才对外出租,想着自家不是那块料,赚个租金得了。
所以林青玉东西置办齐了,简单装饰后就开业了。
而这个烤肉店一开业,钱就赚到两位表哥都傻了眼。
他们一开始还担心过,觉得就只有烤肉和烧烤会不会太单调了。然而,当真的开始营业的时候,晚风一吹,烤肉味儿真能香飘几里路。
这年代的人,本身肚子里油水就不多。当晚饭时分,闻到这股子肉味,勾着人顺着味道不自觉地就来了,都不用打广告发传单的。
他们的盘子上垫了洋葱圈,然后放腌好的肉,这样的摆盘和火锅店的一样,都为了叫人看起来肉很多。
每桌都有一个林青玉定制的铁烤盘,让客人边吃边烤。这种形式在八五年,就算不是独一份,也算得上还是很新鲜的。
因此,不管是从味道上,还是吃饭的形式上,烤肉店都在一开始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林青玉俩表哥,天天晚上都先不刷碗收拾锅,而是先坐在吧台里倒钱盒子数钱,每天都会出现数着数着就兴奋起来的场景。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就这么几个小时,竟然能挣这么多!这首都人民也太会吃了吧!仔细算算,烤肉、烧烤再加上酒水的利润都有成本四五倍啦!
“哥,这是要发啊!”又一天结束营业后,李宏兴抱着钱盒子大脑充血满脸红光,说话时难掩兴奋。
李宏明稍微稳重点,他克制着情绪回了句,“嗯呐,都是小鱼有主意。你可别出去瞎嘚瑟,免得给他们添麻烦。”
李宏兴白了他一眼,“我和谁嘚瑟去,我认识谁呀!你这人可真是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