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生活日志(111)
先就把火锅底料和麻辣烫底料做出来,小范围的卖,哦对她还得想个名字再去注册商标,趁着人家没反应过来,她先占据市场。
等这些小买卖赚到钱了,她就买地。专买现在还是郊区荒地的,以后不管是她自己盖楼还是卖给别人她都不会亏。
还有林飞文,他的到来提醒了老家还有一堆儿小鱼记在心里,曾经帮过她,帮过他们家的人。
不知道这次哥哥回去会带回来多少人,但是人家愿意来,就是相信他们,那她就得安排好。
现在京都盖楼的地方很多,那么多工人总得吃饭吧。不过不知道他们是包饭还是发伙食费,这个还得再去考察考察。
老家的人就可以都带教会做煎饼果子,工地不行就去医院还有学校附近,总能让他们赚到钱。
优哉游哉晃悠着两条小细腿写计划书的林青玉,并不知道此时林家人回村引起了多大的热闹。
桐照渔村不大,村民们也几乎都是渔民。渔场停工已经一个多月,改制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与这消息同样有热度的还有老林家许是要起来的说法。
上一次林青玉兄妹回来后,他们家还完了多年的饥荒,在大伙儿都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又很快被人接去京都。
他们走得太快,村里人对于林家的一夜乍富,说啥的都有。
有说,那可真是苦到头了,供出一个大学生不就只剩下享福喽。有羡慕两句,然后转身回去就要求自家孩子好好学习。还有酸溜溜猜测那兄妹俩是在京都干啥买卖了才挣到这许多钱的。
然而自从林家的三层小楼拔地而起以后,桐照村村民都把那个许是去了。林家这就是已经起来了!
三层的楼房啊!十里八村的独一份!
房子在国人心中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十个被问有钱以后最想做什么事的,估计都得有七八个会回答盖或者买房子。
所以这下子,那些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的说法都变成几乎统一的羡慕了。
不是有那个说法吗,你比别人强一节,别人会嫉妒。可当你都比别人高出老多老多到遥不可及了,那别人就只剩下了羡慕。
所以当载着林家人的202吉普车进村的时候,从林有根到林青晨就是陈瑞都感受到了乡亲们异常的热情。
村口的大树边儿聚着一群闲唠嗑的人,有眼尖看到车开来的,立马就嚷起来了:
“是建友他们回来了不?看看!”
随着这一声,一群人都站着看车开过来。陈瑞注意到,特意减慢了速度,等开到他们跟前的时候还特意停了车。
林青晨第一探出头。
“哎哟,林老哥回来啦?身体还好吧,我瞧着你挺硬实的。”有个老头看到林有根就打了声招呼。
另一个老头先是看到林有根一身盘扣唐装,然后才赞叹道:“还是老弟你有福气,瞧瞧这穿的,哪还像俺们村里人。就跟过去那老太爷似的!”
林有根看着那一张张熟悉的脸,他摸了摸后腰处的烟袋锅子:“回来了,挺好的,都挺好。俺们先回去,赶明儿都上家来吃饭。”
就这样车后面跟着越来越多的村民,给林家看房子的林舅舅也听到动静,冲到门口。
等到林家新房的时候,就是陈瑞都惊讶了,情不自禁说:“哎呀!”
哎呀,也太像样啦,这是直观第一感受。
铁门白墙,鹅卵石铺的小路,和外国电影里头一样的房子。
林建友就笑着显摆,“这都是小鱼给她舅说的,说是啥别,别墅。我们听她说的头头是道就依着她了,没想到效果还真不赖。”?
这岂止是不赖,就是我才买的京都市中心的新小区也没好啊!
“这个好,和那外国电影里头他们住的差不多。等赶明儿的,我也去划拉一块地让弟妹给我设计设计。”陈瑞笑着说。
“爹,咱快卸东西吧!也让陈大哥好好歇歇。”林青旸道。
“嗳,你说的是。卸东西卸东西。”
于是,好说歹说把老爷子劝进去后,大伙儿就忙了起来。旁边看热闹的也都帮着卸行李,人多,没一会子就全拿好了。
他们没忙着收拾,李月娥是带着老儿子直接进了新厨房,而其他人都在客厅里说话。
“月娥,我们想着你们刚回来家里应该也没啥菜,给你拿了点过来。”厨房门口挤着几个平时和李月娥关系很好的妇女。
“哎哟,我正愁呢,还想让我家小子跑一趟。”
“嗐,跑啥呀。缺啥就上我家园子里摘去。”车把式老王媳妇拎着菜篮子率先进了厨房。
“就是,我还给带了些虾子来,今早上刚捡回来的,新鲜着呢。”村长媳妇陈小琴也笑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