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八零年代搞科研(121)
王力正好过来,听到他们的讨论, 就插了一句:“如果工作室要出手聊天工具果果,可以优先考虑华科院。”
华科院很乐意接手。
事实上, 华科院那边已经在计划做邮箱了。
王力是来提醒他们, 互联网预计正月初二就能通。到时看硬件有没有问题,如果没问题就得安排大量生产。
时间就是金钱, 正月初二起,华科院就会有三成的人加班,同时也要求工作室得有能做主的人在。
不仅工作室,电脑配件厂那边也得有人,最好能有一半以上的人在。
因为是春节,华科院愿意多给五个点的提成,作为员工加班的奖金。
至于工作室的另外几个人,龚学长已经在北市买了房, 没准备回去,米学长虽然买了房, 但他的家人并没有过来。言城是孤家寡人, 有需要的话他可以留北市。秦归和佘小果都是要回泠江县的。
关键问题是, 其余几个小伙伴并不懂硬件, 佘小果必须到。这么一来,佘小果过完年就得过来。
佘小果先给盼盼打出个电话,看有没有需要她带的东西,趁没放赛假,她可以先采购。
盼盼什么也没要,就说方便的话,让她给甜甜带两本寒假作业,还有甜甜下学期要用到的参考书。
佘小果促侠道,“那我给你也带一份吧,同是妹妹,总不好厚此薄彼。”
就听到佘盼盼在电话那边哀嚎,“姐,你饶了我吧。给我带参考书,还不如带时尚杂志。”
虽然佘小果已经把时尚杂声推荐给她,但盼盼并没有订阅,而是等着佘小果这边店员看完,给她带过去。
时尚杂志都是有彩页的可不便宜,再说泠江县的服装并没有北市这么时新,晚两个月看杂志也没事。她赚得不如佘小果多,能省则省。
好吧,佘小果答应了她,转而让佘玲帮她收集一下店员们看过的杂志。
不过一句话的事,佘玲满口答应。她却苦恼地告诉她,伍国雄准备用他们公共账户的钱买房了。
公共账户里,伍国雄存了五百多,佘玲也存了同样的金额,现在账户里有一千佘元。
一千多元,在绿鹭村,可以盖个三间的房子,在泠江县,可以买个三室一厅,像佘小果父母买的房,是大四室一厅,也就花了一千七,可是在北市就有点不够看。
一千元,在北市也就能买间筒子房。如果运气十分好,或许能买个带卫生间的一室一厅。当然,如果有好房子,付青肯定会优先通知佘玲。
佘玲已经买了四合院,其实并不急着买房了。
只是伍国雄不知道,他觉得有自己的房子能给佘玲安全感,之前佘玲不就提过买房。
除了安全感,他还有另一层考虑,他想把户口牵到北市,有房子才可能牵过来。
此时的户口与工作挂钩的,想牵北市户口太难了,像龚学长那样的人毕竟很少。明明菁华大学毕业,毕业分配让他去某省城的高中当老师,他却拒绝了,宁愿留在工作室,差点北市的户口也没保住。
佘小果劝佘小玲先看着,边看边攒钱,只是别要筒子楼了,脏乱差,而且据她所知,筒子楼住不长久,到时拆迁也补不了多少,懒得折腾,因为没有产权,产权一般属于厂子里,是公家的。
佘玲有些不好意思,作为长辈,还得找侄女拿主意,她却不知道,她的这个侄女,人身阅历比她丰富得多。
佘玲在付青那里报了个名,嘱咐她有合适的房子记得通知她,付青答应了。
与佘玲一样,康家其实也报了名,要的房子价位也是一千左右的。
他们一家三口都在赚钱,当然是陈红理赚得最多,康勤也比陈经理少不了多少,康爸爸一看母子两都不放他回老家,自己也不肯闲着。
于是,康爸爸就在四合院附近路边租了个小木房子,也就五六个平方,他开了个修车铺。
修车铺,修的当然是自行车。
每天有来修车的,或者自行车没气了来打气的,打个气就是一毛,修车则看损坏程度,一般两毛起。康爸爸没干过这一行,只是之前自家有一辆自行车,偶尔修一次。他听说伍国雄是修自行车的高车,总是趁着伍国雄有空的时候向他请教。伍国雄现在并不修车了,空有一身的修理本事,自然知无不言。
一个月下来,康爸爸扣去成本,比一般的人的工资也不会少,就是脏了点。这还是首月,因为不太熟练,有些比较难的活,康爸爸就没接。他有信心,第二个月的收入肯定会增加。
三个人一起努力的结果就是,只要康爸爸回老家把钱拿过来,就能还清佘小果的债,还有了点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