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顽帝+番外(91)

作者:辛宸

抢人之战,马上就要拉开帷幕,之前的战友,转眼就成了竞争对手。

可谁也没想到,旁边安安静静坐着的小太子,忽然一拍桌子,惊叹道:“说得好!”

众人齐齐瞩目下,小太子转头向弘治帝说道:“父皇,我若为镇国大将军,请父皇以此人为我军师!”

……众皆绝倒。

大明重文轻武,便是四品武将,也要受六七品文官辖制。人家一个好端端的状元苗子,阁臣种子,妥妥的文官仕途,你居然一句话就想让人改换阵营,去冲锋陷阵,哪怕是当军师,那也绝非文臣志愿,简直是儿戏之言。

“哦?他说了什么,让皇儿如此惊艳?”

弘治帝却知道自家儿子的“伟大志向”,哪怕不当皇帝,他都想去策马塞外,当个镇国大将军,现在居然从殿试的考生中看上了人,他身为父亲的,当然要看看儿子未来的左右手。

身为一个爱子如命的父亲,从儿子开口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将这个考生直接定位东宫,准备给小太子用了。

正因为如此,他更要看看此人的文章,确定此人可用,不会带偏了儿子,方才能安排给小太子。还得回头安排人好生教导一下,免得这位考生也像儿子一样,一心开疆拓土,只想带兵打仗,那他到哪抓人接班去。

“父皇,你看,他这段话,是不是说,想要解决兵祸,就得先查出乱民之因,兵祸之源,只有从根本解决问题,才能彻底不战而胜。”

朱厚照摇头晃脑地说道:“孙子曾说,上兵伐谋,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那些流民因为失地而流离失所,造反作乱,若是他们有了土地,能吃饱穿暖,又有谁会放着好日子不过,去自寻死路呢?”

弘治帝接过他手中的试卷,看了眼上面字体,心下有数,便一目十行地阅览起来。

只是这一次,他看得并不快,一遍看过去,又重头返回来再看了一遍,越看越觉得其中言之有物,有根有据,里面的事例和分析头头是道,显然不是泛泛之谈,作文之人必然是经过一番游历调查,才能了解民情,同时还对朝政有所了解,才能提出这般直至要害的策论。

他看得入神,殿上众人却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朱厚照则笑眯眯地深藏功与名,抓过何鼎送来的点心,一口一个,还让何鼎再准备给阅卷官们赐宴时多备点汤水,给这些大人们滋补滋补,慰劳大家的辛苦阅卷。

何鼎看了看诸位阁老和六部大人们的眼睛和嘴唇,深以为然,立刻下去安排。

弘治帝这一看,就看了小半个时辰,最后也忍不住抚卷长叹,说道:“想不到今科人才济济,朕能得此良才,实为大明之幸也!”

“恭喜陛下!”众臣都跟着松了口气,按照大明殿试的规则,阅卷官在御前进读试卷后,皇帝决定一甲前三名的名次,后面的则由阅卷官拆开弥封填写黄榜。

也就是说,只有前三名,在提交皇帝御览之前,是打开了弥封知道名字的,其中也有各位大臣权衡之意,而皇帝同样要考虑三甲的出身和对朝政的影响来决定最终名次,甚至有的时候,还会以貌取人。

传说中原本有状元之才的,因为年轻俊美,反而别选为探花郎,就是源于皇帝看脸。

而实际上三甲到了皇帝钦定名额之时,除非皇帝在殿试时就见过这三人,且印象深刻,否则以皇帝的记性,单看试卷就能跟人对上号还以貌取人,那就只能是话本子里的传奇。

绝大多数时候,三甲都是由内阁议定后提交御览,除非里面实在挑不出皇上喜欢的,要从二甲中继续进读试卷,否则都是按照内阁提交的排名决定最终名次。

毕竟若论文学修养和政治素养,阁臣们都能做皇帝和太子的老师了,自然水平高出不是一星半点,皇帝哪怕再有自己的特殊爱好,看卷子这方面,还是会尊重阁臣们的意见。

弘治帝本来都已经想点了伦文叙为状元,可小太子这么一提,他又犹豫起来,再一看王守仁的策论,反反复复越看越是喜欢,等到最后,终于还是打破了原来的想法,在这份试卷上郑重地画了个圈圈。

“叮!宿主改变历史事件,推举王阳明为状元,暴君值-%%……+&&……”

一阵顿卡之后,系统的机械音变得十分无力,加加减减的没算清楚,最后竟然直接死机了。

朱厚照十分无语,改变唐寅的命运时,你欢欣鼓舞地冒出来秀存在感,还斗志满满地要让我做明君,这会儿改变了王守仁和伦文叙的命运,怎么就算不清楚了呢?

可见,这个来自未来高科技的系统,也未必靠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