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134)
“不,苏葵同学,这已经完全不用参考了,你这是直接给我们把方案都拿出来了。”教务处的程主任感叹道,“要不是知道你是新生,我都要怀疑你在咱们这儿干了好几年了。”
这娴熟的姿态,把控一切的气场,她根本就不像一个新生!
“程主任,就是我们这些干了好几年的,也没有这位同学这么优秀啊。”另一位老师对着苏葵笑,“苏葵同学,以后我们还要向你多多学习了。”
“老师,您太客气了,我经验不足,只是泛泛之谈,应该是我要向各位老师学习才对。”
“苏葵同学,这你可就谦虚了。”程主任道,“达者为师,如果你的建议是有益的,老师们为什么不能学习呢?”
他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师,从来没有觉得向学生请教是什么丢脸的事情。相反,学生比他们厉害,他们心里只会更高兴。
“是啊,苏葵同学,有你这样优秀的学生,学校里的老师们都是高兴的。”
郑云和笑着问她:“既然你来得早,建议也是你提的,那现在有没有兴趣参与新生的接待工作?”
方才他还说不用帮,现在看来,这忙还就得她来帮!
苏葵当然不会拒绝:“只要有我能出力的地方。”
*
九月三日,是新生到校报道的日子。
早上,伴随着火车轰隆的响声,将一群拖着大包行李的准大学生送到了京城火车站。他们中好多人都是前几天就上了火车,今天才能赶到。
胡芳就是这样,她家在皖北一个偏僻落后的地方,那里的人甚至连“大学”两个字都没有听说过,她考上京大,成了村里的特大新闻。
她家境贫寒,多亏全村的父老乡亲给她凑了一张车票钱,她甚至是登在一个运货厢里来的,节省了一半的车票钱,对她来说,节省的都是一笔巨款。
她家离京城特别远,坐了三天的火车才到这里,条件十分艰苦。
京城是什么样的?京大在哪里?
听说国家给发补助,我能靠补助活下去吗?她不知道。
她刚刚一下火车,向位于前门东侧的候车大厅走去,还没来得及担忧京大在哪里,就在出口处看见了一块巨大的立牌,上面写着“京城大学新生接待站”。
她一走过去,发现上面不仅写着京大的名字,还标明了外面校车所在处。
有学生在那里,笑着对他们几个说:“同学,们,麻烦你们先在这里等一等,待会儿等张师兄回来一起带你过去。你们也可以按照这上面的位置找到校车,上面也标了我们京大的标志,一眼就能看见。”
有车来接,胡芳的心一下就安定了。
不一会儿,站牌这里陆续又来了几个人,显然都是京大的新生。
有几人说他们看到示意图知道校车在那里,要一起过去,大部分人都同意了,胡芳也跟着他们走了。
没想到出了站口,竟然还有几个指示牌,向他们指明校车的方向。而它的标志也确实十分醒目,除了校车,竟然还有一辆卡车来给他们拉行李。
坐在车上,胡芳算是松了一口气。
人慢慢多了起来,这一趟满了,校车带着他们往京城大学开去。
沿途经过□□广场,还看到了两侧的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同学们都兴奋地往外看。
这里就是祖国的首都啊,他们也终于看到了!
胡芳心中也生出一种豪情来。随即就被现实的担忧压了下去。她从来没去过京大,不知道会不会丢脸,还有钱的问题……
也有几个和胡芳一样家境贫寒的同学,同样忧心着生活费的问题,即便是看到外面的景色,脸上也没有多少激动。
而这样的担忧他们甚至不敢表现出来,怕露了怯。
胡芳忍不住去看坐在她旁边的女生,小声问:“同学,你是京大哪个系的?”
问完她就后悔了,这位同学穿的衣服那么新,提的箱子也新,一看就是家里条件好的,也不知道会不会不愿意搭理她。
赵慧娟却回答她:“我是中文系的。”
胡芳见她和善,愿意跟自己说话,就跟她说起话来:“我是读英语系的,是我们老师建议我报的,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专业好不好,那你呢,你为什么读中文啊?”
“是因为我们班长。”
赵慧娟跟她说,其实她当初根本没想过要报什么专业,更没想过自己能考上京大,只是后来有了班长做榜样,她才萌生了这个念头,甚至最后如果没有苏葵鼓励她,她也不可能来到这里。
“我知道!”胡芳听了却忽然喊起来,“你们就是那个全员考上大学的班是不是?”
一个班全部考上大学的事先是被《江省日报》报道,后来又被《华夏日报》转载,传遍了全国所有的机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