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不讲武德(72)

作者:顾青姿

阿竺平静说:“郎君一直想搬家, 那边的宅子都准备好了,就等搬过去了。”

小柳氏听完哭的呜呜咽咽,李令俞就是她后半辈子的依靠, 她现在出事了, 她哪有心思提搬家的事。夫人当然不如她担心, 姝娘高嫁,夫人嫡出的两个女儿都有好归宿了。自然什么也不用操心,她可就令俞一个儿子。

虽不是她亲生但是胜似亲生。

袁兆宗自从那日之后,再也没来过,小柳氏见不得人动李令俞的东西,和阿竺哭着说:“她自小就爱干净,刚回家来才那么点小小人,自己的东西都向来自己收拾,郎主在家的时候,也不准我亲近她,我知道我身份低微不能拖累她,可她为这个家,她一点都没有亏待这个家里的人。她们怎么就只管自己的前程,没人救她呢。”

小柳氏没看见李姝、袁兆宗求人,只见了李黛李姝姐妹整日呆在夫人正房,没几日姝娘的婚事就定了,她以为真的没人管李令俞了。

阿竺安慰她:“郎君会没事的。”

李黛终于又迎来一场扬眉吐气,这下黄家那个老虔婆又开始对她殷勤了。

结果李姝闭门不出,丝毫没有定亲的喜悦,每日写信给陈润意只问一件事:有我哥哥的消息了吗?

江州案尘埃落定后,中书令曹印终于销假,早朝上启奏,自称为江州案背书,自请降罪。

萧诵不痛不痒训责了一通,但并不真生气,江州案到如今,已经处置了一干人等,王伯纶为首的人斩了七人,剩下的流放,□□者近三十人。

杨勃的死成了新的公案,江洲刺史,江洲官场空缺的人,要怎么补齐。成了新的问题,足够朝堂上争一段时间。

首要的事,李令俞该如何处置。虽然她是个无足轻重的人,但时刻被人盯着。

随后李令俞开始接受轮番的审问,中书省、御史台没有得到许可管控他,她的案子被下放到了刑部衙门,皇后的哥哥谢鹏程集合一派人马开始构陷她,谢鹏程甚至出言,李令俞屡次出入北台狱,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也未可知。

御史台出言驳回:律法自有规矩,未可知之言论,不能作为证据。

朝堂中互相博弈争执,最后也没吵出来个结果。

薛洋下朝回了官署,台院自江州案结束后,就没有权力问案了,薛洋愤怒之后,后来冷静想,或许李令俞并不是杀杨勃的凶手,起码杨勃不是被她威胁才自杀。

但杨勃的死和她脱不开关系,而这也并不是谢鹏程随意杀李令俞的借口。

曹印这次始终沉默,薛洋察觉到曹印的异常,但不知他为何如此沉默。

毕竟他是从陛下登基开始拥护,几乎是从龙之功,若不然陛下也不能继续宠信他这么多年。这些年来,他兢兢业业,勤政也并不尖锐,尽力平衡党派之争,朝堂上确实少有波澜。

可近来他一反常态,由着谢家频频动作……

曹家是上都城百年望族,连着出了几代皇后,当今太后、如今的曹贵妃,曹家历百年而兴旺,总有缘由。

可曹印今日退缩不言,默认了谢家越权。

薛洋在台院一个人静坐了很久,才起身又往北台狱走了一趟。

李令俞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听到门口有人进来,她闭目靠在墙上,薛洋进来见她并无反抗和争辩的意思。

问:“你们到底有什么不能见人的秘密?”

李令俞睁开眼,看着他,迟迟不开口。

薛洋又问了一遍:“你们到底在搞什么?”

李令俞坦然问他:“薛大人,陛下的意思,是不是想杀了我?”

薛洋经他提醒,这才全想明白了,他猜忌了每一个人,唯独忘记猜忌了陛下。

所以曹印早知道,是陛下想杀人,杀杨勃,杀李令俞。

他一时间失态,惊诧之后,无话可说。

李令俞自嘲的笑起来,但十分肯定说:“他杀不了我。”

薛洋艰难问:“他知道,是谁想杀他,是吗?”

纵横朝堂几十年,都是一点就通的人精。

李令俞并无任何情绪,只是实话实说:“从杨大人进江洲开始,大概就注定了。从我进北宫开始,有人就盯着我了。我们两都一样。”

薛洋不想相信。

李令俞又说:“大人好生安葬杨大人吧,他是去赴旧人的约去了。替我给他祭一杯酒,我敬他。”

薛洋像是想起了什么旧事,问他:“你怎么会知道?”

李令俞无所谓地说:“杨大人说的。”

薛洋喃喃:“所以,他是坦然赴死,是吗?”

“当然不是,没人会觉得赴死是件值得开心的事,除非有不得已的理由。所有的死,都是不得不死。”

薛洋深深看她一眼,再什么也没说,就出去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