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不讲武德(314)
吕方担心,问:“上都城如今晦暗不明,你万事小心。”
严柏年也不吱声,只应声说:“我知道。”
严平骏等人不在,吕方担心他,便让副将等人都跟着去。
严柏年便说:“医官们都跟着,路上走得也慢,让文著跟着我就行了。防着突厥人偷袭。”
吕方拗不过他。
在过年的最后一个月,让他出发了。
上都城的商业街才刚开,李黛的铺子在街头,上下两间,最是热闹,她简直不能再满意了。带着泼辣的桃姜,将铺子上上下下看了个遍。
这些都归京都衙门管着,但日常巡逻是禁军在管着,因着就在铜驼街分支上,所以治安十分到位。
腊月商业街一开,日夜营业,商业街自此成了上都城一景。
年底户部的账目有些混乱,李令俞召李肃进来,李肃如今在户部专管账目。但也知道个大概数目,户部没钱,而且有些亏空。
北境的战事、流民、南方的水灾……
李令俞看了眼账目,也觉得出入不大,农业税目就只能有这么多,再克扣,也克扣不来那么多钱。还是要新找赚钱的路。
再说贪吏,她眼下抓不住,所以且按兵不动。
入了腊月,连宫中都有了年味,去年年底的时候,她还在家里,什么都不用管,今年就成了孤家寡人。
白日里身边来来回回的人,晚上只有她一个人,顶多有阿竺陪她说说话。
朝臣虽然蠢蠢欲动,但到底她手里有兵压着,上都城出不了乱子,但州府的人可没那么好说话。
宋彦光起初并不支持她,也可能是在观望,甚至信都不回,她给他机会了,但他不肯接着,所以她便换了人,庐阳王给她推荐的自己的故交杨全意,祖籍江州,如今在建康文集殿枢密直学士。
江南学子的煽动性很大,尤其书生和地方势力结合,就是反动势力,李令俞太知道这里面的能量了。
杨全意大概曾是庐阳王的门生,对李令俞非常客气,便接了这个差事,在江南盯着那些刺头的煽动性极强的学子,并加以管束。
倒是上都城的书生们,现在安分了很多。
礼部外面的墙上,起初三五不时就会贴半墙讨伐她的檄文。
礼部的人,也十分促狭,有时候会出一个点评,谁的文采比较好,谁的观点比较中肯,等等。
读书人到底要脸,且都知道了永安公主不介意这个。所以也就没劲了。
所以,时间久了,便会写一些政事要闻,礼部会将朝中的一些消息贴出去。
也算是报纸的开端。
这事袁兆宗知道的有些晚。
他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夸赞朝廷贴出的每日要闻,这个做法极好云云。
上都城的读书人都知道,新闻的重要性,有时候连州府的消息都能知道。
尤其是江南书生们的消息。
这可是从前想都想不到的事。
腊月初三,吕匡渊便进来带着礼部的几分折子,问她:“你觉得这几篇怎么样?”
李令俞看着书生们的文采,并没夸,问吕匡渊:“我若是想印刷几页新闻报,不需要多,七日,或是半月一期。你觉得怎么样?”
吕匡渊惊讶看着她,大概是没懂她的意思。
李令俞也不隐瞒,只说:“也为赚钱。”
“这个印刷权,在朝廷,不得私人印刷。内容大抵是每日要闻,朝中的政策,各地的课税标准,科考的政策,民生要闻,包罗万象。”
吕匡渊被这个消息震蒙了。
好半晌才说:“印刷,这……”
“印刷出品,发往各州府,由各州府购买。不止可以这个,还可以有文报,才子书生们的文章、好诗,大儒们的文章,天下学子南北差距自来就有,互相交流,也是一种进步。这些收入,用来修桥铺路。当然若是富贵的世家们愿意捐钱,那就更好了,把人家的名字印刷上去,赞扬赞扬嘛。”
吕匡渊都笑了,这一本万利的买卖,她是怎么想到的。
李令俞见他笑,便说:“开报之日起,就明确写清楚,此报的收益,用来修路铺桥。光那些税,就是把百姓种地那些收成克扣完,也没个够。”
吕匡渊前一秒还在想着今年国库紧张,年后怕是紧张。哪知道她转头就来了赚钱的口子,他太知道这里面的文章了。
正说着曹印进宫来,曹印是为六部年底考核而来。
吕匡渊便把这事说了。
曹印问:“这事情可做,但难做。”
并提列了一干等问题。
“由谁来做?由谁来监管?收入该怎么入税?
此报到各州府后,若是各地乡绅世家,花钱为自己买名声,用此报煽动人心,祸政又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