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69)
“这钱呢是三妹寄回来的,她不在,我就帮她随了礼金。你可要记着啊。还有啊,虽然隔着远,但也不能不通知她,你再请她吃一斤喜糖,顺便把你跟小郑的照片也寄过去,一家人了总得认认脸吧。”
林若绣这会儿解决了怀孕这桩大麻烦,心里舒畅着,对姐姐的话也都听进去了。
“成,我改天就寄。”
回到家,林若锦还是有些放不下,担心二妹隐瞒太多,便把二妹这事的来龙去脉又写了一遍,丢到信筒给三妹寄去。
林若云这会儿可没心思关注姐姐的八卦,她正忙着呢。
这蚕养了一个月,眼下到了结茧的时候。当它那白胖的腹部变得透明又泛着一点黄时,就可以吐丝了,吐出来的蚕丝会慢慢绕成一个椭圆,把蚕裹在里头,继续吐,直到茧身成为雪白色。
这茧像枣子般大,还是挺大占地方的,就得用稻草杆子扎成网盖在上面,让蚕爬上去结茧。
结完茧,蚕会化成蛾子,再交合产下蚕种,便可以继续养,但村里很少有人再养了,一来是天气热了养蚕容易死掉,二来是马上插秧了,插秧后会喷洒农药,难免要溅洒一些到桑树上,桑叶沾了农药就不能给蚕吃。
当然最关键的是,大家都太忙了。
这捡蚕茧都是晚上点着灯干的,白天得收油菜。
油菜叶子已经掉光,油菜壳干透了,脆脆的,手一握住穗儿就能挤出黑黑黄黄的油菜籽。
为了减少损失,大伙在田里铺上油布,割下油菜穗儿就把它丢进去,铺满了就上去压菜籽。
收完油菜,再通过水渠把水引到这干田里,赶紧犁田等插秧。
收回来的油菜籽晒一两天,干透了,留足.交公粮的那部分,剩下的送去镇上油厂榨油。
新油分给队员,一家四五斤,油饼交给队上,把它装进化肥袋子里敲碎,再添上水发酵一两个月,正好用来追玉米的最后一次肥。
玉米可以说是最费功夫的庄稼了,全程一共要锄三次草施三次肥。
第一次还好说,毕竟才从县里拉回来的肥料嘛,但接着插秧也要往田里撒肥料,所以第二次玉米追肥时就有些捉襟见肘,第三次更不够了。
缺肥料,这就得各生产队自个想法子,离县城近的大队还好,承包了城区的粪水,离得远的没这好处,只能自己沤肥,积攒家畜的粪便、发酵蚕沙还有这油饼。
这种庄稼看土地、看天气、看时令、看种子、看肥料,精心着呢,跟养孩子比也差不了多少。
好不容易忙完这堆事儿,四月也彻底结束了,中间有那么两三天的歇息空当,队长则是领着人去供销社卖蚕茧。
大队的账还是算得很清明的,队长是个爽快人,卖东西的钱从不压,一回村就大喇叭通知各家领钱。
蚕茧可比菜头贵多了,一斤三毛多,不过它太轻了,老陈家二十个蚕扁的蚕才出了四十多斤茧,卖得十三块钱,一家分到三块多。
林若云算了一下,只一个月、只喂桑叶,也没别的开销,其实挺划算的,她打算明年多养一点。
有了钱,林若云就想好好犒劳一下自己,这段时间太辛苦了,合该吃点好吃的补补。
恰好明天陈爱学放假,她进城去买点好东西,顺便接他回来。
第38章
早上, 太阳才出来,草尖儿的露珠还没干透, 田野间到处都是清新的气息, 叫人一闻就心旷神怡。
林若云一面骑着自行车,一面琢磨着买些什么。
家里的荤菜就是一个肥肉,来来回回都是它, 实在是单调,这回她想买一个肘子来炖黄豆,也不知道有没有小龙虾卖, 家里的蒜头多着呢, 拿来做蒜蓉小龙虾是再好不过了。
车站就在入口处, 每次进城都能看到它,自然也看到了花大姐。
花大姐这吃食又变了, 边上多了个煤球炉子,上面放着一个小锅, 咕噜咕噜的冒气呢。
林若云凑近一看, 竟然是卤蛋。
卤味啊,她吞了吞口水, 好馋啊。自从来到这里,她就在再没吃过卤菜了。
“花大姐,你这买卖倒是换得勤啊。卤蛋咋卖的呀?”
花大姐见是她, 也笑了,“一毛钱一个。我这大料下得足,保准儿好吃。”
林若云也笑了,好不好可不兴王婆卖瓜。
她在古代那个家就是开酒楼的, 卤菜作为头号下酒菜, 自然是一等一好品质, 她耳濡目染的多,也有几分了解,所以闻闻味儿她就能判断面前这锅卤蛋的品质到底如何。
先不论好坏,她着实想念这一口,“给我两个蛋吧。”
“成。”
林若云当场就剥了一个,第一口蛋白还有味儿,到了里头的蛋黄就丝毫没有卤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