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211)
“可不是嘛,瞧我们爱军这头发,梳得是油光水滑的,挣大钱了吧?”
“爱学两口子也是越长越精神,一瞧就是文化人,通身都是领导的派头。”
……
这些婶子们的嘴跟抹了蜜糖似的,好听的话跟成串往外冒。
三人尴尬得不行,又不能走,在场的人辈分几乎都比他们高,得一个一个的问候招呼。
不招呼还不行呢,不然他们出了门,转头就跟其他人说,这家人的某某挣了钱/上了大学,可傲气了,瞧不起咱们这些泥腿子。
最后还是吴氏站出来替几人解围,“好了,你们在我这儿这也坐了大半下午,都赶紧回去弄晚饭吧,别耽误我们一家团聚。”
吴氏的话很有效果,一听她发话了,这些婶娘们都纷纷起身告辞。
“娘,怎么你让他们走就走啊?”陈爱国看得啧啧称奇。
吴氏笑嘻嘻的反问他:“你猜?”
陈爱国老实的摇头,“猜不着,娘,你就直说呗。”
吴氏撇撇嘴,看向陈爱军,“老二,你来猜。”
陈爱军想了想,说:“我估计她们是有求于娘,是不是?”
吴氏满意的点点头,“还是老二聪明。”
“那娘有啥值得她们求的啊?”陈爱国憨憨不解。
这话吴氏可就不爱听了,都递到了陈爱国跟前的水却被她转了一圈,递给陈爱军。
“咋地,你娘就没个长处了?没得东西教人?”
陈爱国再老实也瞧出自己的话惹他娘不高兴了,忙解释:“娘,我不是这个意思,你别跟我计较……”
吴氏不太满意的递给他一杯水,“哼~我是你娘,还能跟自己儿子置气?”
“那她们到底在求娘啥啊?”
吴氏转了一圈,把目光锁定在林若云身上,颇为期待的望着她:“老三媳妇,你猜猜看?”
“我?”
林若云愣了愣,然后回想自己刚进院子时看到的景象:吴氏单独坐在最前面,她的对面坐着十来个婶子们,一些婶子还拿着本子和笔,彷佛在记录什么。
这个场景…好像上课的老师和学生。
那吴氏能教她们什么呢?
她们坐的位置,背后不远就是猪圈。
而吴氏今年养猪又挣了大钱!
所以推测下来,这些婶子应该是来找吴氏学习养猪经验的。
她把自己的猜测一说,果然得到了吴氏的赞许。
“没错,就是这么回事。还是若云最懂娘!”
“今年咱不是一下子卖了十几头猪吗,屠宰场开着大车来拉的,带了称和会计,结账的时候抓了一大把票子给我,这哪瞒得住大伙啊?这不全村都晓得养猪挣钱了。”
“能挣钱的事,谁不想干啊?可养猪这活,养一个两个没问题,养多了就容易出毛病,就像我前年一样,猪不明不白的就吃不下猪食,严重些的还得了病呢。所以啊这些人都来跟我讨经验,怎么又快又好的把猪养肥。”
大嫂把饭菜端上桌,顺势插话,“她们不仅想找娘学经验,还想买小猪崽呢。”
“还买猪仔呢?那娘卖没啊?”
吴氏笑着摇头,“没。咱家就一头母猪,一年顶多下十个猪仔,自家养都还不够,哪能卖给别人啊?我打算今年再去买两头母猪,生得少就自家养,多了就卖给乡亲们。”
“再养两头母猪?那咱家的猪圈是不是要再扩一下啊?”
“是啊,前两天你爹才去公社砖厂定了一批砖,等年后就去拉。来来来,先吃饭,边吃边说……”
长途跋涉,大家都累,吃饭时也没说话,都是听着吴氏说。
家里不仅要买砖扩建猪圈,还要把黄泥修筑的柴房和厨房重建,泥墙一下雨就会被冲垮一部分,年复一年的变矮,又不安全,所以趁着有钱换青砖房。
家里还要买一头牛耕地,再买一头驴负责日常驮运。
还要再买一台绞谷机
……
卖猪挣的两千块,确实能给家里添置不少新东西。
吃过饭,几位远归的游子就先回房休息了。
次日吃过早饭,陈老爹带着儿子们进城去看牛看机器,林若云也一起进城了,她去找张秀芝谈小吃店的事情。
她到的时候,张秀芝不在,就先点了一份麻辣烫吃,顺便看看店里的情况。
菜单上的菜品更丰富了,价格比先前也涨了一些。
很快她点的东西就被端上来了,吃到一半,张秀芝回来了,原来是去采买原料。
“若云你回来了啊,怎么不提前跟我说一声?早知道你要来,我就在店里等着你。”
林若云笑笑,“我也是昨晚才到家的。”
吃过饭,两人进了里头的小隔间翻看账本,计算分红。
查帐的时候,是不容分心的,两人都没说话,屋里只有书页被翻动的声音,气氛有点奇怪,有些让人心生不舒服的尴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