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161)
“那大哥你的粮食关系怎么办?等你回城了,没有户口没有粮本,怎么领口粮啊?”靠啥过日子啊?
林若云觉得这才是关键的地方。
这事确实烦心,老哥嗑瓜子的兴致没了,“再说吧,不是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吗?走一步看一步呗。”
“对了,你俩念的啥专业啊?你们的书能不能借我看看?”
看出这位老哥不想再谈这个话题,林若云也顺着他换了话头,“好啊。”
夜深了,车内逐渐安静下来。
到了第二天,红红的太阳升起,带给人无尽的希望,对面的老哥精神头又好起来,把书还给夫妻俩,开始跟他们唠起磕来。
东北人素来豪爽热情,老哥在那边呆了几年也练出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火车开了一路,他便讲了一路的故事,给这沉闷的旅途添了不少欢乐。
***
火车到乐温县的时候是晚上六点钟,天已经完全暗下来,县城到公社的车停了,怕是没法子回家了,夫妻俩打算去陈抗美家挤一晚上。
出了站,却听见有人喊他们的名字。
“老三、爱学,陈爱学!”
夫妻俩循着声音望去,看到了裹着灰旧棉袄的陈爱国,正热情地冲他俩挥手呢。
俩人赶紧迎上去,“大哥,你怎么来了?”
陈爱国在冷风里站了两个多小时,鼻子冻得通红,说话便带着重重的鼻音,“爹娘让我来接你们。走走,先把行李放车上去。”
车?
陈爱国领着两人拐到外面的巷子里,巷口有棵树,树上拴着一头驴。
“爹去找队长借的驴,又给咱家的独轮小推车造了两轮子,如今变成了三轮车,坐起来比六叔家拉客的牛车还稳当。”
原来车是这个车啊。夫妻俩倒也没觉得失望,还挺佩服老爹的巧手,要是有机会,老爹这手艺铁定能挣不少钱。
东西搁好,陈爱国却没准备赶车,“你俩在这儿坐会儿,我过去再等等柱子。巧了不是,那天你俩打完电话后,他也来消息了说是今天回。”
陈爱学起身,“大哥,我跟你一块过去等吧。”
陈爱国摆手拒绝,“不用,我一个人等就成。你在这守着弟妹和行李。大晚上的,你放心?”
陈爱学看了一眼漆黑的巷子,心头浮起一抹担忧,便留在了车上。
“那大哥你去吧,有事就过来说一声。”
大约过了半小时,陈爱国带着柱子回来了。
半年不见,这小伙儿越长越高,都快到他爹肩膀的位置。
“柱子又长高了?学校伙食不错吧?”
柱子点头,淡淡道:“还行吧。学校一周发一次饭票,里头有一斤猪肉、半斤羊肉,还有一升牛奶。”
刚去的时候,是挺激动的,但每天的训练任务也很重啊,训练完都没力气吃东西,所以提起伙食也没啥高兴的。
他淡定,他爹可没法淡定。
“哎呀我天,儿子你这比地主老财都吃得还好哦。”
陈爱国转过来,把自己的大粗手放在儿子脸上反复揉搓,酸溜溜的说:“你小子命真好,年纪轻轻的就享上福了,你爹我三十好几的人都没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呢。”
他三十多了家里才实现吃肉自由,但羊肉、牛奶这种高级货可没尝过。
有他爹这一对比,柱子就高兴了,嘿嘿笑了两声才安抚他爹:“那爹你再苦几年,等我长大有出息了,就不让你干活,让你也享福。”
这话听得陈爱国心里很是舒坦,“好好~爹等着享你的福。”
说说笑笑间,就到了家里。
知道他们要回来,家里人都在堂屋等着,待人齐了才上菜。
今年粮食收成好,家里的牲畜也养得好,一头猪两百多斤,熬出来的猪油装了好几大坛子,香肠灌了几百节,连夏天攒下的麻绳都用光了。还有那鸡鸭鹅,下蛋下得勤,家里包了皮蛋、盐蛋,又做了好多回鸡蛋羹。除了会下蛋,它们还长得肥,做成菜也是美味,眼下桌子上就摆着烧鹅、炖鸭、炒鸡块,满满一桌全是肉,都没个重样的。
这天晚上的饭菜,吃得大家那是油光满面、油嘴滑舌,这样的“油”没人会觉得腻,这是多少人都享不到福呢。
腊月里,队上没啥活,各家都起得晚,懒洋洋的吃了早饭,在村头村尾溜达然后找棵黄桷树坐下扎堆闲聊,慢慢的消磨时光。
勤快人都没活儿干,就更不会催促林若云和陈爱学早起,俩人美美的睡了一觉,睡足了才起来吃早饭。由于他俩没粮食,就一直跟着陈老爹和吴氏吃。
饭后两人整理东西,各家分一点,到手后都是笑眯眯的。大嫂二嫂拿人手软吃人嘴短,也不再说爹娘偏心老三的闲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