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155)

作者:百里流川

陈爱学叹道:“你说他们这是何必呢?”

他俩确实是带不走那自行车的,留在家里不用的话早晚会生锈坏掉,那多可惜啊。况且一百块,对于农民来说不容易得很,就算是三家人一起分担,每家也要三十多呢。

“他们肯定是猜到咱们不肯收,才悄悄的给。”林若云劝道:“收着吧,你要是不收,他们总觉得欠着,用也不踏实,花了钱就硬气多了。”

“嗯,行。”

这回没在县城坐火车,要先去市里到体校看柱子,他们手上还有一些大哥大嫂托他们带给柱子的东西。

不过半年不见,柱子就长高不少,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他更瘦了瞧着显高,但瘦归瘦,身上却长了结实的肌肉,瞧着很是健康。除此之外,这小子长得更黑了,黑得跟煤疙瘩似的。

见到陈爱学和林若云,柱子很高兴,又瞅了瞅后面,没看到他爹娘,就没那么高兴了。

夫妻俩带着柱子去吃饭,结果柱子要抢着付钱。

“三叔三婶,你们别跟我客气,我能挣钱了,我请你们吃。”

柱子一副大人模样,拍了拍胸口,十分豪气的结了账。

夫妻俩没拦住,走之前又悄悄把那钱塞到他口袋里。

不愧是一家子,给钱都是偷偷摸摸给的。

继续北上,夫妻俩又回了一趟泉城。

林振兴的伤养得差不多了,也是这回受伤,他那对象叫全家人都见到了。家里也没人反对,钱小羽是大学生,长得好性子也不差,人家不嫌弃林振兴都不错了,他们还有啥可挑的?

至于上班,肯定要是回去上班的,但要调离岗位,具体去哪还得回了厂子再说。

郑立强的高考自然是结束了,但出结果还早,差不多得再等大半个月。

他自觉比去年考得好,但到底能不能去京市就得交给老天爷了。

呆了一天,夫妻俩回京了。

他俩都是大一的学生,不能申请暑假留校,自然是去猫眼胡同,住进了徐老和孙老家。

进去后,发现屋子很是凉快。

孙老端着西瓜出来,笑呵呵的问两人,“凉快吧?”

“是啊,怎么这么凉快?”

孙老指了指的墙角机子,“家里装了空调。”

“怎么想起装空调呢?”

孙老笑道:“我嫌弃天热睡不着,你老师就说安个空调。我嫌贵不让他装,结果我就出趟门,回来就给装上了,让他退回去,人家说这安装费不给退。几百块呢,没办法,退不了,将就用。这败家老头!”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她嘴上虽数落着心理却十分高兴。

林若云和陈爱学对视了一眼,眼底都是羡慕。

希望他俩到这个年纪时,感情也这般好。

作者有话说:

更新

第73章

回了京市, 林若云便开始绣嫁衣了。

刺绣这活挺费功夫的,光线要刚刚好, 太强和太弱都伤眼睛, 也不能太热,不然出汗了掌心汗渍渍的握不稳针,其次容易弄脏布料, 所以这活一般是在清晨干的,绣上两三小时就得收了。

当日的刺绣时间结束后,林若云一般会去小院侍弄蔬菜, 摘下红辣椒晒干, 或者是拔拔草, 松松土,转了回来再看看书, 偶尔也会帮着孙老做一些翻译工作。

因为这地小人多,活不够分, 大家都是抢着干的, 跟大队里人人都躲懒的形势完全不一样。

活儿分得再细,时间久了也不够干啊, 陈爱学就这么闲下来了,闲了两天他心里就慌得很,这在别人家白吃白住, 哪好意思?

他打算出去找些活干,徐老听说他在老家干过泥瓦工,有实践经验,就把他介绍到一个建筑施工队里当临时工, 包吃包住, 一天五毛钱。

五毛钱这着实有些低了, 但陈爱学抱着来学习的念头,心里还是很乐意的,有吃有住还给工钱,这可比过去交钱当学徒的好太多。

施工单位有些远,加上白天干的都是搬砖、搅拌水泥的重活,又累又脏,陈爱学怕回家遭嫌弃,干脆就住在那工棚里。

他干活认真老实,即便有大学生的身份也没叫他生出优越感,学着那些办事员用鼻子看人,反倒和和气气的,在工地上很快就得到了工友们的认可,对他的教导也越发细致、实用。

日子就这么平静如水的过到了八月,八月初五他回了一趟猫眼胡同。

因为孙老的生日在八月。

到了生日这天,孙老的孩子们再度登门。

她有一双儿女,又各自成家各有两个孩子,大大小小加起来共有八个人。子女们拎着大包小包,外孙一辈的孩子们仰着笑脸,对着孙老亲亲热热的喊着“奶奶/外婆我好想你啊”,这样一副天伦之乐的场景,换了其他人,早就把这些孩子揉在怀里喊“心肝宝贝”了,可孙老照样冷着脸,别说茶水招呼,连个眼尾余光都不肯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