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带着全家脱贫(53)
“你不要管了。”王喜才笑着说,“他们自有打算里。”
李芳舒默默叹气。
“你也去那砖厂里试试,听说一天的工资有好几块钱呢。”王喜才现在很满意,要是能有机会劝大女儿跟着去,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才是最美的。
“这……”王云兰有些犹豫。“年轻人能干动,我都四十好几了,人家还要我吗?”
“怕什么?这活是干得越多钱越多,多出力多挣,你我还不知道。”王喜才想了想,“你要是不放心孩子,可以让他们来我这吃中午这一顿,省得你跑来跑去。”
王云兰:“哪能让您操心,我会安排好的,孩子都大了,很听话。”
“那你是要去了?”王喜才问。
“我明天去问问。”
如此,很快的,王云兰也跟着李芳舒一起去砖厂做些小活,从土窑里把砖搬出来,放在前面的空地上晾干,再把它们装运上车 这就是她们主要要做的事,虽然辛苦些,但好在是一个月一结工钱,大家可以拿这些钱买些东西应应急,也能在一年到头给自己家攒些过年用的家底。
李芳舒常驻在家,每天去砖厂干活之外,还给一家人做中午这顿饭,王云安养着一群羊,王喜才时不时要出门去地里看看玉米熟了没有,帮王云安放羊,剩下的时间就是拿着小板凳去大队前的空地上和其他老头一起晒太阳聊天。
王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就连王云明,在砖厂开办之后,他也和妻子去了砖厂做工,没有再紧紧盯着王云山家,谁让那里工资开得高,有那个拌嘴的时间还不如多搬几次砖,多挣几角钱。
有时候他们忙的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做,他们家三个小孩中午放学回家,多是在王云山家吃的。
对此,王云安在饭桌上总是显得蔫了吧唧的,刻意鼓起腮帮子,做出不高兴的模样。
他不喜欢二弟和他老婆,连带着也不想要和几个侄女一起吃饭。
每次,王喜才总是面色淡淡的看着张凤把孩子交给李芳舒,对于三个孙女在他这吃饭,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不见在二儿子跟前,一毫一厘都要争个高下的劲。
王云山和妻子,暗暗佩服二嫂的厚脸皮的同时,面对着三双湿漉漉的大眼睛,也只得想法子尽力把饭菜做的丰盛一点,让孩子们补补身体。
就这样,一九八一年的尾巴很快就过去了。
除夕刚过,李芳舒就在镇医院检查出身孕。
王云山和妻子还没有多少高兴的苗头,得到消息的王老爹乐呵呵的对李芳舒宣布:“你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我老王家生个胖乎乎的大孙子,中午这顿饭我来做,砖厂的事今年也停一停。”
王云山皱眉:“爸,谁说我们一定得要个儿子了?是男是女都一样。” 同时,他脑海里想起了他爸以往的作风,不满的继续:“况且,工作的事,我媳妇还没发表意见呢,你这是在搞□□。”
他知道,不管是谁,事业才是一个人的主心骨,要是让他只留在家七八个月,他没病都得憋出病来。
提起上面的话,王云山脑海里回荡的是孙女说他的那一句:又不是家里有皇位要继承。
王喜才可听不得这话,王云明已经生了三个孙女,他现在日思夜想的就是个大孙子,怎么能不着急?
李芳舒笑着说:“爸,现在还看不出性别呢。我和云山一样,觉得是男是女都一样。”
家里主要收入她也占一部分,说话底气足,就像报纸上说的,男女同工同酬,她在外地见多了工厂里男工和女工一样的待遇,再加上自己的私心,心里也更加希望是个女孩。
“你们说的是什么话?”王喜才说,“自古以来,男婚女嫁,只有男孩才是王家的人,怎么能一样?”
王云山不会罢休:“爸,时代不一样了,你的想法也得变一变。”
王云山实在不能接受以前的“传统”,女孩从不出门,多数在家绣花做鞋,最后一只婚书,一台花轿,盲婚哑嫁的过完一生。
王喜才轻嗤一声:“没有儿子,你知道别人怎么看你?只要想生,总会有的。”
“这事啊,说不准。”王云山耸肩,“保不准我就没有那个养儿子的命。”
“呸呸呸,你说什么呢?”王喜才站起身,瞧一眼李芳舒,又缓缓坐下,说:“罢了罢了,这是第一胎,生男生女都好,但是,我今天把话放这里了,那人生七个八个的,为了啥?就是要有个传承香火的。”
李芳舒心里一突,摸了摸肚子。王云山心里不以为然,直接打碎他爸的幻想:“现在政策变了,计划生育管的紧,谁要是顶风作案,罚款坐牢呢。谁规定女孩子不能传承香火了,再说了,谁知道自己的太爷爷往上叫啥名字,爸,你不要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