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带着全家脱贫(52)
正巧他前阵子得到了信,老家的砖厂即将开业,正在热火朝天的招工,他回去按照原计划试试看,总归是有个好日子的。
庄稼汉一家一年收成可能都抵不上一个青壮年去砖厂做小工三个月。再加上,他心里有种莫名的直觉,他想要的,能在老家的那两三家砖厂里找到答案。
既然做好了决定,王云山不再啰嗦,第二日就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告知妻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李芳舒很支持他,两个人说好了,再干一个月就走人。
他们日思夜想的,就是家乡那片并不能算作富饶的土地上养育的亲人。
临走之前,他们去了一次胡昌家。
“你小子怎么说风就是雨的,呼啦啦的来了,又要走,走了没一个月,又回来,这会该不会又要走?”难得几个人聚在一起,胡昌一听他们要走,对着王云山埋怨道。
王云山解释:“反正路我也熟了,以后……说不定我们还会来这里的。”
李芳舒也认同,这边工资高,闲暇时候一年来做三五个月,也比在家绣花做鞋赚的多。
说不定,她们干两年就能在家里盖六七间房嘞。
“你小子,还真的敢想。”胡昌目光复杂,要不是实在没办法,谁愿意一年里有十个月是待在这里。
他也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只是……胡昌想起家里寄过来的信,他所在的工厂这个月又要裁员。
世事艰难啊。
无奈,他也不再劝说,只低声交代一句:“你回去了,可不要太惹人眼。”老家那边不比这里,惯爱抓人典型,在稍微落后的消息渠道下,难保一些人不会为了自己,把王云山告上去。
李芳舒听这话,扭头看丈夫,她之前从没有意识到,他们折腾出来的,在村子里已经算是大动静了,而这其中的问题要是被那些长舌妇颠倒黑白的传一传,或者是被小人往上面告上一状,问题会很严重。
王云山心里门清,他轻轻一笑:“表哥,老家那边私人开设的砖厂都建起来了,那才是个大话题,谁还管我怎么赚钱的。”
李芳舒:“可要是真的有人……眼红的话,那也很难办。”
她有些担心那个局面,自家知自家事,王云山和王云明那脾气上来了,不懂变通,再加上一个公公,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倔强劲,把天捅娄子的事,他们说不准哪天就干出来了。
“那就让他们眼红去,只要别闹事,都好说。”王云山心有成算。
治疗红眼病的法子多了去了,谁敢小瞧曾经的混世魔王。
胡昌皱眉,声音含着善意的提醒:“你不要弄得太过。”要是王云山闹得人尽皆知,不占理不说,还要吃大亏。
在这方面,王云山他早就看开了:“那说不上,到底是我闹还是别人闹。”
有些人没皮没脸起来,真的没有家丑不可外扬这意识。
王云山可不是个注重面子的人。两个人看到王云山态度坚决,性格还是那么虎,不像个吃亏的主,也再不多说。
作者有话要说:
每天一更,二千字。
第31章 势利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日,王云山就和妻子从H城回到家。他们在家没有歇几天,离他们家五百米左右的砖厂就开始招工了,也不枉他们提赶前回了家。
砖厂招工热火朝天的展开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很多人愿意去做小工,但是搬运运输的工作,在整个村子里,很少有人能够胜任,按理说年轻人胆子大,开车上手学会就挺简单的。
又顾忌着砖厂刚来开始只有这么几个柴油车,他们不敢上去尝试。老板只能从其他地方找了人,开了不少工资,包吃包住,让很多人艳羡不已。
王云山这一辆柴油车也被热情的村民们主动推给老板,老板让他尽快投入队伍,所以,这件事本身对于他来说就是一场不可多得的机遇。
李芳舒做砖厂里的小工,哪里有工作就去哪里。
王云山则是两样活都干,常常要出门,工资也比同村的高了一倍,大家对此羡慕不来,就像人老板说的:要是谁家有他那个车,老板也会给他们既能当小工又能做运砖的活。
自打他们夫妻俩开始进厂之后,王喜才的笑脸一直没有下去过,村里人见到他多是夸他有个能干的儿子和儿媳,以后的日子不会差。只有王云兰这个当女儿的,敢泼他冷水:“把日子交给年轻人过,钱花的快,攒不住钱,你多在旁边看着些,要不然,到了最后,后悔都晚了。”
在王喜才看来,这件事与大女儿的话没有多大的关系,她听完这些话,一双眼睛上仍然装满了喜悦,他不计较大女儿怎么说,日子越过越好才是正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