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带着全家脱贫(129)
王云安去县城读护理,这是他自己选的,王老爹大巴掌对着他的脊背拍,都不能让他改变心意。
李芳舒成了厂子里实际上的掌权人。
李英川和妻子在李村又开了一家砖厂。
李芳舒烫着卷儿,顶着时髦的发型把父母接到了厂子里,那里她和王云山专门修了一排红砖房,留给一些人休息。
二流子已经成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不再满足于看大门,他学会了开车,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的。
李芳舒请来的二老,还能帮着照看那些小女孩的饭食。
冬天歇息的时候,他们就搬回去了,每天面对着朝气的年轻人,看着孩子们,老人那颗因为孙女离开失落的心得到了抚慰。
王小宝去了隔壁省城,王云山和妻子去过一两回安顿下来之后,她展现了惊人的独立。
每周自己坐车就回来了。
而李英川,将自己家大女儿花钱送去读中专时,为了有人陪她,把二女儿也塞了过去。
夫妻俩轻松了一大截。
一九九八年,王云山开着摩托车上班时。
王老爹寿终正寝,嘴角带笑的离开了。他的床前站满了人,这次,再也不是来的突然的一场恶疾。
来不及说几句话就走了。
而王云菊和王云兰哭的最厉害,尽管早早得到了消息,心情悲伤难以抑制。
王云明是三个兄弟里,反应最激烈的。他近乎将自己的身体砸在了地底下,嘴里念叨着:“我赢了,我是对的。”
王云安愣愣的抓着他爸的手,王云山的神情出奇的平静,面对妻子担忧的脸,他默默弯着腰,屈膝跪了下去,头紧紧贴在地面上。
王家的所有子侄辈,除了王云山的孩子们和年纪较小的席刚,大家都已经参加工作,结了婚有孩子。
王老爹的葬礼上,身披白孝衣的人站满了院子。
王云山挑起大梁,妥善的将王老爹安葬。
李英川家的砖厂倒闭,除了两个早早念书的闺女有了工作,其他人都受到了影响,李家一片愁云惨淡。
李老汉和李老太太住在了离他们更加遥远的地方——李家几位姐姐做主,联合王云山和李芳舒,将年迈的父母安顿在离他们更近,也更加方便的县城。
起初他们是不同意的。
可一九九七年,李老汉深夜因为昏迷不醒,李老太太哆哆嗦嗦的打电话给李芳舒,她当机立断开着车,走了十几公里,将老爸送到了县医院。
再一个小时,后果不堪设想。
李老汉在李老太太的眼泪攻势下,在女儿女婿轮番上阵的劝解下,终于妥协。
李英川的闲事,他们不会管,也管不了了。
二零零零年。
王云山四十二岁。
席刚父母一心要送他去当兵,叫王云山拦了下来,他带着这孩子在跟前,让他学怎么做生意。
砖厂现在都是李芳舒和王老三在打理。
王云山从如何开好一家小卖部教起,从t城自己家的店面做起。席刚学的认真。
王云安在乡镇的医院干到了退休,别人为他可惜,赚的太少,付出的太多。
他转头去了村子上的卫生所从学徒干起,从为人抓药开始。
李英川家让相关部门查封,李英川让关了进去。李大嫂四处找人,一个月以后,远走他乡。
他儿子从学校毕业之后去了南方,鲜少回家。
两个女儿早早嫁人。
王小宝考上了大学,在隔壁省城,她妹妹也在那上高中。
二零一零年。王云山开着电动车上班,带着小孙女去单位玩,二女儿年前考了研究生,李芳舒交代要庆祝一下,让他定好馆子。
李老太太在两年前去世,李老汉五年前走了。李村现在只有他们两个人了,连王云明都早早去了县城享福。
砖厂今年解散了,王老三去了t城,和弟弟一家人一起生活。
二零一八年。
王云山和李芳舒在H城住了下来,他退休了,却依旧开着一辆小电动车,鬓角泛白,载着妻子去买菜,送孙女上学。
王小宝最终在这里定居,兜兜转转他们也回到了这里。
王云山普通话和当地话一起讲,唬得人一愣一愣的,都问他:“大爷,您是本地人?”
“大爷我是个传说。”王云山背着手离开。
他抬起头,望着天上的白云,笑了笑。
庄生晓梦,蝶梦庄周,不知谁才是那只蝴蝶?
耳边,是李芳舒的声音:“你赶紧回来,就等你这包盐,菜才出锅呢,在那发什么愣?”
他腿脚不好,他们住在一楼。
“你催那么急干什么,今天星期天,老年大学又不开课,我马上就到。”王云山笑着说,“今天还买了鲫鱼,待会做汤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