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这样生活/各行各业紫薇星[快穿](341)
“总往知青点跑干啥,就算那些人长得标致一点,但是你看看他们手不能挑肩不能扛,现在还不知道能不能回去,跟上他们还不是受苦呢。再说,女孩子天天往那边跑也不合适,人们知道了最先说的还不是女娃娃。”
作者有话说:
亲亲可爱们(^з^)
猫猫贴贴,可爱们留评收藏灌溉一下嘛,啾啾啾(*/ω\*)
第129章 年代文
年代文/40
苏家现在还是一家人,就算张丽娟对王喜娥很不满意,但对苏娜这个小辈包容性还是比较强的,主要苏娜也是她看着长大的。在张丽娟只有一个苏田江的时候,她也很想有一个女孩子。
这几年苏娜越来越伶牙俐齿让人不喜,可张丽娟对她还有一点小时候的滤镜,而且现在苏家还是一家,苏娜也还是和她两个儿子住在一个院子的嫡亲的堂姐妹。
按照张丽娟自己的想法认知,就是一家子几房人之间,最好几家人生活水平要差不多,好的不要太好差的不要太差。
不要有一个拖后腿的,差的那几家也要有个底线,这样一家人的和谐才能保护的比较好。
不要嫌弃她想的远,这是她自己的经验所谈。不是她脸大,而是事实,她大儿子苏田江因为职业,将来肯定能安安稳稳过小日子,照他的心性,肯定饿不着。小儿子就更不用说了,将来肯定会有出息。堂姐弟已经是很亲近的关系了,等将来苏娜假如有事情,大伯找到苏田江兄弟身上,你说他们是帮不帮,肯定是要帮忙的。
所以,不如家里每个人都过的好一点,谁也不用眼红谁,彼此之间也不用大动干戈,平时只要有些人情往来,这样亲戚里道的又能处的漂亮又不落人口舌,才能凑凑和和的过下去。
就像她娘家,她的姐姐,她的两个弟弟,每一个都不愁吃穿,所以每次过年回家的时候都能大气的拿出好穿的好用的,才能有度量的说出好听的话,才能显得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大度友好。
当然也有兄弟姊妹之间同甘苦共患难真情实意的,但是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少很少,更多的是一方侵占另一方的利益,这样不是长久之计,张丽娟希望,自己的两个孩子能互帮互助,是有来有往。
“哎,说起来也是咱们女人命苦,有什么事情也是先说咱们女人,说咱们女人不检点。”张丽娟叹了口气,“这两个孩子也是脑子不清楚,过去招惹人家知青,也不看看人家和咱们能不能成,不能成还不是给村子里添一桩笑谈!”
村子里的人谁不知道知青家里条件好,就看他们村子那几个男知青每个月都有家里寄来的大大的包裹,里面很多都是他们攒一年才舍得买的东西,但是这些知青家里每个月都舍得给他们寄。
就算知青现在在他们村里,甚至有的人已经在小水村生活了将近十年了,但这样也并不代表这些知青和他们小水村的人一样,他们并不喜欢农村,只要有机会,就会回到他们的地方。
就是因为这些,很多家人嫁女儿的时候也并不会考虑知青。有的人直接说自己家攀不上,有的人就说看不上知青,觉得不是一条心。
但不管怎么说,其实很多人名都明白,是因为两个家庭相差太远。
古的时候有门当户对,虽然现在都说要破除这些封建的东西,那都是落后的害人的东西,可人们虽然嘴上不说,但其实心里都明白,门当户对现在也还是有的。
不然就说他们村长的女儿,怎么不嫁给知根知底一个村子的男孩,反而嫁给城里的干部了呢。有些东西,不是嘴上不说,就消失了的,因为人们追求的东西,千百年来也就那些。
大人们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但在小孩眼里可不是这样,她们都看到了知青那些手表衬衫,看到他们时不时写首诗,看到他们嘴里都是锦绣华章,但在大人们看来,这些都是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反而更离他们远了。写那么多诗,也没见他们哪一个登上报纸了。
说实话,在苏田叶的文章登报之前,小水村的人都没想过写文章还能登报纸呢。现在知道苏田叶的文章登上报纸了,又说为啥那些知青天天写文章都没等上报纸。
还有,这些知青年纪都不小了,每个月还要家里给寄东西,活脱脱都要靠父母养的子弟,这可不行,一点也不踏实。
桂花婶子张丽娟几人一下午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一番村子里的知青,他们的家庭条件知识水平还有他们的交友情况,又批判又带着好奇又期盼又鄙视,最后说的口干舌燥酣畅淋漓才回家去。
这天晚上苏家也不是很太平,苏田叶家隔壁两家房都不平静。王喜娥王梅都吼了一通,一直到晚上九点多才睡觉。不过这样的打打骂骂苦口婆心也不知道有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