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兴国(327)

作者:寻香踪

司海波好奇地问:“你那时候来上海干什么?”

远夏说:“我来参加上海车展。”

司海波高兴地说:“你终于要买车了?”

远夏摇头:“不买车,我卖车。我已经买车了,一辆破面包车,能代步就行。”

“哦,你那个自卸车也要参展啊。到时候我也去看看,看你们到底造了什么车。”

“就是很普通的卡车。不过我们质量还是很不错的,不比国内造了几十年车的同行差。”远夏说起自家的车,信心满满。

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工程机械展览,远夏只能去参加上海车展。

1985年,上海举办了第一次车展,此后每两年一届,今年正好是第四届车展,行远机械报了名,并且得到了一个参展名额。

参加车展是个麻烦事,毕竟将重达数吨的车子运到展会上就不轻松。

虽然车子能开,但总不能开上千公里跑到上海去,车子早就变成灰头土脸的旧车了,放到展会上也太难看了。

只能利用船运,费了很大的劲,才弄了两辆车到上海。

参加车展的有来自世界各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汽车品牌,最吸人目光的自然是各种外国品牌的轿车,来自美日德等国的工程机械车也不少,此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零部件参展商。

国产车当然也有一席之地,一汽、上汽、陕汽等国企大牌汇聚一堂。

第一次参展的民营品牌行远机械,在这些老牌国企面前实在是渺小得可怜,所以展位非常偏僻,面积也十分狭小,正好够布置两台自卸车。

远夏早已习惯了这种待遇,当初参加广交会也是这样,他并不觉得受打击和尴尬,好待遇是靠实力打拼出来的,行远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能够参加这次展会,就是行远机械的胜利。

远夏也早就跟随行的销售员交待好了,不必妄自菲薄,我们的卡车质量很好,只要有机会,就要用最专业的方式不遗余力介绍我们卡车性能的优点。

卖不出去也很正常,毕竟我们自己出去买东西,通常也会先挑熟悉的品牌。在这么多国际国内大品牌面前,咱们就是个新手、学生,前来学习的。

销售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是远夏亲自做的,文能对自家产品优缺点如数家珍,武能开自卸车。

尽管展位很小,但远夏还是很注重包装的,行远机械的展位布置得一点都不寒碜,相反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十分吸引人眼球,只要转到这边来的人,都会被他们家的广告牌吸引,有的就会忍不住过来瞅一眼,了解一下。

有人过来,无论感不感兴趣,都会被派发名片。远夏对公司的名片设计也很上心,非常简洁精美,上面有手绘水墨风底纹,是重阳帮忙画的,纸张采用了高档卡纸,让人拿着就不舍得乱扔的那种。

名片成本很高,但远夏舍得投入,这就相当于广告费,该花还得花。

行远旁边的车企是东风柳汽,柳汽起步晚,造车历史不过二十来年,牌子没有一汽、上汽那么响亮,但在行远面前还是挺得直腰杆的。

正好柳汽这两年推出了新车,风头也非常旺盛,展位可以说是门庭若市,对比起来,旁边的行远则完全称得上门可罗雀。

行远的员工眼巴巴地瞅着隔壁的客人一批批,又一批批离开,只有极少数人会纡尊降贵跑到他们的展位上来了解一下情况。

员工们闲得抠脚,觉得对不住远夏发的工资。

远夏则一脸没事人一样到处转悠,去别家看看盛况,也会让自家的员工去别家看看,开开眼界。

员工们不得不佩服老板的好心态,花那么大的成本跑到上海来,难道就是为了看别人哗啦啦签单?看着都急死啦。

不着急的远夏终于在展会的第四天签出了第一单。这一单数量却不少,广州一家建筑公司一口气跟行远买了20辆车。

其实这家公司早就看到过行远登在羊城晚报上的广告,只是一直都没打算买。这次来车展采购,一开始也没有想买行远的,但是货比三家之后,还是行远的性价比最高。

它某些方面能达到欧美卡车的标准,又有国产车的价格。

当然,促成他们下决心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工地上看到过行远的自卸车,车主的用户体验说还不错,比他之前那辆国产车质量好。

签完单,远夏拿着合同对员工说:“看到没。只需要一单,成本就都回来了。成功者往往都耐得住寂寞,不要急躁,不要气馁。你今天发的名片看着好像没用,说不定人家哪天需要买车,就想起你的名片来了,然后电话一打,这单就签下来了。你们要自信,咱的车质量就是好的。”

上一篇:天灾种田记 下一篇:黄桷树

寻香踪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