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女首富发家记+番外(168)
***
两个人一起回了南山村。刚进家就听到一件喜事——许氏和谭木匠要成亲了!
宋时的规矩,孝期是二十七个月,但民间为了不影响农事与嫁娶,往往守上半年便是尽孝了。
这对半路夫妻走到今天委实不容易,因此格外珍惜。
按照许氏的性子,婚事本不欲大办,然而考虑到谭木匠的心情,最终还是依着他的意思正正经经地把六礼走全了。谭木匠同样顾及着许氏的喜好,事情办得既低调又不失体面。
林悠然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从两位长辈身上学会了“彼此包容”以及“换位思考”。
婚礼前夜,林悠然和二丫送了许氏一件礼物——她们亲手做的绿色的嫁衣。
许氏怔怔地看着,不觉湿了眼眶。
林悠然说着俏皮话:“阿娘该不会是嫌弃了吧?你看啊,这喜服虽然针脚不够细密,可是珍珠宝石缀得多啊,阿娘明日穿出去保管是整条街最闪亮的新娘子!”
“你呀!”许氏破涕为笑,两个女儿亲手做的嫁衣,她哪里会嫌弃?
她爱惜地抚平褶皱,叹道:“即便在初婚时我的嫁衣也不过是青色,这还是阿爹阿娘省吃俭用做出来的,如今再嫁,按理说不能穿绿衣……”
经历过柳福娘的婚礼,林悠然对宋代婚俗有了一定了解,所谓“红男绿女”指的就是大婚时的嫁衣颜色,男穿红,代表权威,女着绿,代表富贵。一般只有富贵人家娶正妻新嫁娘才能着绿嫁衣,寻常人家大多穿青色,侧室或填房着红衣。
许氏私下为自己准备了一套嫁衣,是红色。
“又不是妾,怎么就不能穿绿衣了?”林悠然拎起嫁衣披到许氏身上,笑道,“谭叔三媒六聘一样没少,是按照结发妻子的礼制迎娶阿娘,阿娘自然想穿什么穿什么。”
林二丫重重点头,附和道:“阿姐说可以,谭叔说可以,我也说可以,阿娘就安心穿。至于旁人说的,跟咱家有什么关系?”
林悠然挑了挑眉,惊喜地揉了揉小丫头的脑袋,“好丫头,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被最喜欢的阿姐夸奖,林二丫害羞地笑笑,脆生生道:“读书还是有点用的。”
林悠然忍俊不禁,许氏一脸欣慰。
有了两个女儿做后盾,她还有什么可怕的?第二日,她大大方方地穿上绿色嫁衣,等着心上人牵着高头大马来迎娶。
谭木匠穿着大红喜服,戴着青色方巾,刮了胡子,束着腰带,倒显得年轻了十几岁似的,同娇小貌美的许氏站在一起,竟如同一对少年夫妻!
迎亲的马是赵惟谨亲情提供的战马,马背和许氏的肩膀平齐,许氏踩在台阶上都勾不住马镫,正着急,就见谭木匠大步上前,将她拦腰一抱,稳稳当当地放在了马背上。
围观百姓欢呼起哄。
许氏用团扇遮住红透的脸,暗地里白了谭木匠一眼。谭木匠好脾气地笑着,大把的喜钱丢到人群中。
有人酸溜溜地感叹:“许氏这下算是圆满了。”
刘娘子脆生生搭话:“这是她该得的。”
对方一顿,转而带上几分笑意:“谁说不是呢!”
苦尽甘来,莫过于此。
谭木匠的新家就盖在豆腐坊旁边,迎亲的队伍却没直接进门,而是从谭木匠家出来,循着日出的方向绕着南山村转了一圈,才到了豆腐坊门前。
接上许氏之后,也不能直接回谭木匠家,须得换一条路,逆着日出的方向再走一圈,才能将新妇迎进门。
这就叫“新妇娶进门,不走回头路”。
依着先前说好的,许氏不会再生三胎,而是把二丫带去了谭家,二丫改口叫谭木匠“阿爹”,将来为两位长辈养老送终。
林悠然站在豆腐坊门口,望着阿娘和妹妹的身影渐渐走远,终究没忍住,滚下泪珠。
借着衣袖的遮挡,赵惟谨握住她的手,温声安慰:“莫哭,你还有我。”
林悠然哽咽着,软声道:“你嫁给我,可好?这样豆腐坊就不会很空了。”
本是一句撒娇的话,没想到,赵惟谨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说:“好。”
林悠然还来不及惊讶,就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远远地看到马背上的人,心下一紧。
不会又出事了吧?
赵惟宪注意到她的神色,故意没解释,反而板着脸说:“备好香案,沐浴更衣,准备接旨。”
林悠然提心吊胆一通忙活,同赵惟谨一起跪地接旨。
赵惟宪憋着笑意,清了清嗓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完圣旨上的内容。
林悠然险些怀疑自己听错了,直到瞧见赵惟谨脸上的喜色,这才怔怔地问:“这是……赐婚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