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制造1980+番外(284)
这会儿大家都盼着何熙那边开业,好过去看看她究竟弄了多大的阵仗。
谁知道,何熙居然没声响了。
何熙哪里知道她现在是话题人物,这会儿孟爱华定的桌椅都到了,何熙指挥着大家帮忙布置。
两间屋子都刷了白墙,绿色的老式窗户不能动,则挂上了百叶帘,地上则铺了地毯,看起来就像那么回事了。
一间是大办公室,里面摆了七张桌子,周边放了书架。
另一间则是何熙的办公室和大家的会客室,用到顶的书架隔断,何熙平时要两边跑,所以这个办公室,更多的是会客用的。
等着带着所有人将营业执照挂在了墙上,孟爱华就问她:“咱什么时候开业啊?年前还来得及。”
何熙就说:“不着急,又没有外汇,开业了也是干等着,我不是交给你们任务了吗?将我们要的设备清单发给各大二手设备公司,要他们的报价清单。剩下的时间,该翻译资料翻译资料,该完善交易规则就完善交易规则。开业怎么也得隆重点!”
孟爱华以为何熙要请张部长他们:“张部长刘司长潘司长他们肯定愿意来的。”
何熙摇摇头:“他们很重要,但是,他们不是我们的顾客,得把顾客请来!直接打响这一炮。”
1981年的春节在2月5号,所以虽然过了元旦,但还是有很多人停留在京城,就为了等待一个消息。
商州电机厂的庞波溯也是这里面的一员。
一大早他就醒了,先出去花了一毛钱吃了豆浆油条,然后才回来拿上了包,准备去机械部找一下潘少华,他都约了一个多星期了,人家一直没空,今天也不知道能等到人吗?
他来京城已经半个月了,到了就去机械部报了道,说明了自家厂子的请求,写了申请书,然后他问什么时候有答复?
工作人员挺热情的,不过答案却跟着天似的,冰凉:“前面排队的多,得且等呢。你不用在京城等着,回去就行,有事我们联系你。”
可是等不了啊。
他们厂原本是国家大型机械厂,主要生产电机。厂里的设备是六十年代从老大哥那里进口的,这些年缝缝补补,技术科想尽办法升级,倒是凑活能用。
毕竟大家都是这个状况。
但从去年开始,这苗头就不好了,国家开始引进整车技术,偏偏商州电机厂并不是落地厂,一旦开始落地生产,商州电机厂恐怕饭都吃不上了。
这谁能不急?
就因为这个,出来的时候厂长特意嘱咐:“你就钉在京城吧,每天多跑跑腿,咱们就算整车技术轮不上,起码也要有点拳头产品,这设备必须引进,要不,全厂一千多人,吃什么喝什么?”
接受了这样的重任,庞波溯自然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这些天他是每天都去,每天都无功而返。
若说来之前,他还是信誓旦旦,总觉得商州电机厂也是国内数得上名号的大厂子,有好事第一批轮不上,怎么也能轮前几批吧。
但跑了这些天,他就知道这事儿太难办了。
首先,在他前面还有二百多家呢,这些厂子哪个都不比商州电机厂差。其次,他的行业不占优势,人家纺织造纸这些的,项目多,排的就快点,他们就慢点。最后,汽车行业的设备和技术是真不好弄,国外的汽车厂商都有专利的,要不有足够的外汇,要不就拿市场换,国家谨慎的很。他们希望自然不大。
他已经跟厂长打了电话了,让他别抱希望,可厂长还是不想放他回来,只能挨着。
想着,他已经到了机械部门口,就瞧见了和他同趟车一起来的象山机械厂的李海诺。他俩当时就聊的不错,不过到了公交车站就分开了。
庞波溯来之前早就联系好,住的是他们东南省矿山驻京办事处的招待所,这不是为了省钱吗?而李海诺住的则是南粤钢铁厂的驻京办事处招待所,两人一南一北,压根不一路。
谁能想到,第二天就在机械部碰上了,后来还连碰上四五次,两人就熟悉起来。
没事的时候一起吐吐苦水聊聊天,在火车上大家还是有些防备的,很多话没说透,但到了酒桌上很多话就说透了,象山机械厂跟他们厂情况差不多。
他们厂主要是生产车架的,名为机械厂,其实是车架厂,他们还不如商州电机厂呢。
商州电机厂好歹是进口的设备,当时老大哥的技术员也是来培训过的。他们的车架厂,纯粹就是个仿制厂,开始是将一辆进口车拆卸后,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比着做,这么研究出来的一套生产工艺,后来国内七拼八凑,凑出来了一条生产线,都不能说技术落后,压根没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