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娱大亨+番外(348)
“历史也会记住我们,但在那之前,我想和你一起走向未来,那个美好的未来。”
“一言为定,一言九鼎。”
雪白的灯光透过包厢的玻璃窗,照亮虔诚温柔的亲吻,我们诞生在乱世中的爱情,万古长青。
第159章 “新”与“旧”(上)
月华流转, 岁岁年年,又是落秋时节。
生活在当今华夏最日新月异的城市——汉口的名伶白落秋,像一件安静的古董瓶子,早早将自己尘封在了时光中, 不被任何外界的波澜影响。
1918年秋,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 远离战火的华夏在无数有志之士的努力下加紧发展的步伐,短短数年已经改换新天。而汉口作为驱动整场发展革新的心脏, 其繁荣和文明的程度, 更是远超短短几年之前的人们想象力的极限。
最先打响文化改革运动的现者剧院已经不仅仅活跃于湖广地区,与各地省政府达成合作, 在主要城市开设分院,将文明与思想的火种用文娱的方式传向华夏大地各处。
剧院的演出形式早已不再局限于以京剧为主, 而是各界开花。
在新剧方面,大量译制来的国外优秀作品被搬上舞台,打开了观察世界的窗口;在故事方面,民生报的副刊作为新式小说主阵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作家为剧院提供故事素材,进而演化出了专门的小说刊物《文娱之声》;在开拓创新方面, 则引入了歌剧、芭蕾舞剧等等不同的艺术种类。
这个时候的汉口, 放眼全世界, 也很难找出几个与其相匹配的艺术之都。
百姓文娱生活丰富的背后,是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日渐强盛,而经过思想艺术启蒙的百姓,焕发出崭新的面貌,反过来又反哺着国家与社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欣欣向荣。
在种种新艺术的冲击下,京剧在汉口不再具有统治地位,不少京剧名家开始尝试创新与改良,将国外艺术融入本土戏剧,诸如用戏曲的形式演绎外国故事、改良戏服加入外国服饰元素、把外国曲调写入戏曲曲牌等等。
由于缺乏章程和经验,这些尝试大多是失败的,也有一些经住了时间的考验,在一步步完善中流传了下去。
对于这种现象,身为华夏最出名的文娱大亨的谢颜一直冷眼旁观,并未打算强行插手,艺术的探索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必经之路,不是外行人随意指手画脚就能解决的。
而白落秋作为一个实打实的内行人,面对这些汹涌的改革浪潮,依旧纹丝不动,就显得引人注目了。
这几年在现者剧院的强大影响力下,白落秋这位“京城第一名旦”,已经隐隐有了力压群角,成为华夏第一名角的势头。
炙手可热的声望与地位不可避免地招来了不和谐的声音,哪怕有谢颜压着,这些年关于白落秋的争论与非议依旧越来越多。
——事实上,哪怕是谢颜本人,时至今日也时不时被一些文人写文章批判。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悠悠之口哪里是辩得明堵得住的。
不同的是,谢颜除了商人的身份,还是拥趸诸多的“现者先生”与华法大学的创办人,白落秋却只是一位戏曲演员。出于身份的差别,针对谢颜的批判好歹还维持在文人范畴,针对白落秋的就要不客气多了。
有时候一些报纸上关于白落秋的言论谢颜看了都直皱眉头,白落秋本人却毫不在意。
说他迂腐也好,过时也好,名不副实也好,或者老调重弹依据捕风捉影的流言说他戏子无义、以色侍人也好,白落秋从不回应,也从不放在心上,只是按照剧院的安排完成一场场各地现者剧院的巡演。
——不,还是有一点不一样的。
时至今日,白落秋的巡演还从未前往过甘肃。
第一次拟定巡演单时,他亲手把甘肃的几个城市划了出去,负责人拿不准主意去请教谢颜,谢颜心下了然,让不明所以的负责人照办就是。此后那几个地名,再也没有出现在巡演单上过。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这个秋天,白落秋最终还是踏上了这片六年前曾经来过的土地。
“阿秋,天黑之前就能到兰州城了,你累的话我们休息一会儿?”
李富这几年跟着白落秋和谢颜地位水涨船高,手头钱多了,操心的事少了,儿子李泉也成家立业了,越来越心宽体胖,比起五六年前胖了至少一倍,满脸福相。
白落秋看了眼车窗外这位陪伴自己最久的老朋友,“让车队停下休息一会儿吧,你现在这身量,长时间在车里颠簸确实辛苦。”
“咳、咳,阿秋,你这揭人短的爱好可真是十几年没变。”
车队在李富的吩咐下靠边修整,深秋时节,黄河边的风已经带上了十足的寒意,白落秋没有下车,让人把车帘掀开后,淡淡地欣赏不远处长河落日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