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逃荒种田记(62)
坐堂的老大夫长吁短叹,愁的直拍大腿,“这哪是病啊,这都是饿的了,什么药方都比不上灌一碗米汤下肚。”
李大成和老大夫攀谈起来,“虽说如此,任谁看到这般惨象心里都不好过。我也是个大夫,医者父母心,眼睁睁看着一条人命却救不了实在是心如刀割啊。”
老大夫说:“失敬失敬,不知您贵姓?”
李大成说:“免贵姓李,是自平宁来逃荒的。我想开一些金疮药,不知您这里可有。”
老大夫说:“有,我先给你写个方子,你拿着去抓药即可。”
李大成又问:“除了金疮药,不知您这里有没有蒙汗药?”
老大夫警惕地看着李大成,“你要蒙汗药做什么用?”
李大成说:“路上逃荒不安全,备些蒙汗药以防万一,您放心,我绝不是坏人。”
兴许是看李大成慈眉善目的,又带着一个小孙女,老大夫觉得他不是个坏人,于是点点头,“有是有,你跟我来吧。”
李大成牵着鱼娘随老大夫去了医馆的后面。
老大夫从一个小药斗里面拿出一个油纸包,递给李大成。
“这一包足够迷倒上百人了。”
一小包蒙汗药足足要五两银子,鱼娘在心里咂舌,这东西可比粮食贵多了。
出了医馆,李大成又带鱼娘去了杂货铺,买了一些油纸。
“这些蒙汗药要分开装,到时一家身上带一些以防万一。”
出了杂货铺,街上居然有卖冰糖葫芦的。
红艳艳的果子沾上透明的糖,鱼娘不由自主咽了口口水。这辈子,她还没吃过几次糖葫芦呢。
像是看出了鱼娘的想法,李大成带她来到卖糖葫芦的小贩面前,问道:“糖葫芦多少钱一串?”
小贩在街上叫卖了一个早晨,一串冰糖葫芦也没有卖出去,见李大成问,忙答道:“十五文一串。”
怕李大成嫌贵,他又解释道:“山楂和糖都贵,这个价我就赚个辛苦钱。”
鱼娘在心里算了一下,现在榆皮面都要十文钱一斤,这个价不算贵了。
只是榆皮面能饱腹,而糖葫芦,除非是家中有余钱,不然很少会有人买。
李大成一口气买了十串糖葫芦,正好够小孩子一人一串。
李大成递给鱼娘一串,“吃吧,我多买了一串,这一串你路上吃完,别让二牛他们知道了。”
鱼娘满足地舔了一口裹在外面的蜜糖,“我知道了爷爷。”
第36章 人市 鱼娘舔着糖葫芦,跟着李大成穿过……
鱼娘舔着糖葫芦, 跟着李大成穿过吵闹的集市。
在集市上,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卖吃食的摊子了。无论是卖榆皮面红薯秧还是卖绿豆糕梅花糕的,摊子前都有不少人。
当然, 人最多的还是卖最简陋最便宜的小摊子。
这些只能算勉强果腹的吃食被小贩麻利地称好交到一直等待的灾民手里,买好粮食的灾民一刻也不敢停留,把东西揣在怀里,捂的严严实实, 生怕被人抢走了。
一个瘦弱的老头光着上身,露出排骨般瘦骨嶙峋的身体, 手里拿着一个杂面饼, 还没来得及放进嘴里, 就被周围的灾民一哄而上。
老头弯腰蹲在地上,死命护着手里的东西,任人怎么踹怎么踢都不动。他哭喊着:“这是我卖了身上的衣服才换来的, 我还指望它来活命,你们行行好,行行好,别抢了。”
灾民充耳不闻,依旧伸手去抢杂面饼。
鱼娘看不下去了,心里正堵得慌, 突然一个小孩从旁边窜出来,一把抓走了鱼娘手中的糖葫芦,头也不回跑进了巷子里面。
鱼娘:“哎!你别跑!”
偷糖葫芦的小孩听到鱼娘的喊话,跑的更快了,连脚上套的破鞋都给跑掉了。
鱼娘沮丧地低着头,那根糖葫芦她才吃了三个。
李大成笑着摸摸鱼娘的头,安慰她, “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咱们还有呢,回客栈再吃。往好处想,你这根糖葫芦说不定能救一条命,这样是不是不难过了。”
鱼娘点点头,她这次太疏忽了,刚逃离险境就忘记了要时刻谨慎。
鱼娘看着李大成用油纸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糖葫芦,“爷爷,你是不是早料到会这样?”
李大成摇摇头,“我又不是诸葛亮,不会神机妙算。只是但凡涉及到吃食总要多几分小心。”
鱼娘又问:“爷爷,我是不是很笨?明明知道现在不同以往,还拿着糖葫芦招摇。”
李大成看着她,“鱼娘,你是我们家最聪明的孩子,这只是一串糖葫芦,没必要太过自责。若真要怪也该怪我,我身为你的长辈,没有尽到提醒的义务,这样说来,我是不是更笨?”
鱼娘反驳:“爷爷才不笨,你是咱家最聪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