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逃荒种田记(217)

作者:明月端绮

和李大成和刘氏商量后,陈氏和李仲海干脆认了绫罗做义女, 这样绫罗在他们家算是过了明路,以后住在他们家才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除了绫罗外,柱子也跟着李家来了云阳县。虽说他身上有一些钱,却也不能乱花,毕竟还要照顾自己瘸腿的老娘,而且柱子年纪也不小了,要赶紧考虑成家立业了,单这两件事便要花不少钱。柱子最后选了一个离李家远一些的一处小宅子,只有简单的一进院子,院子里有棵遮天蔽日的大榕树,榕树下是一片空菜地,住下他和他娘两个人正合适。

要重新打造的家具太多了,木匠一时间忙不过来,原本预计五六天能住进去,最后拖到了十来天。宅子收拾好以后,李家人便立即结清了客栈的钱,带上为数不多的行李住进了新家。

三牛一进自家所在的院子,欢呼一声,跳着蹦着推开了自己房间的门,“娘!你看我有书桌了!还有一个大柜子!娘!你快来看看!”

陈氏打开了一个抽屉正在看,这个衣柜做的好,能放下不少衣服,听到三牛喊她头也不抬道:“你自己先玩去,我有事忙着呢。”

三牛鞋子都没脱就上了床,在上面蹦蹦跳跳的,使劲踩着下面的木板子,高兴得忘乎所以。

鱼娘先是和绫罗看了她的屋子,绫罗的屋内和三牛的一般无二,一整套的桌椅板凳,不过书桌换成了梳妆架。又去看自己的屋子,也是同样的一套桌椅板凳,还有和绫罗一样的梳妆架,只是多了一个书桌。

家具上都刷了一层清漆,晾干没有太久,颜色尚有些浅,等时间一久,颜色就会越来越深。

梳妆架中间镶嵌了一个海棠花铜镜,左右内嵌有四个抽屉,可以放一些胭脂水粉和首饰。书桌放在了窗户底下,初冬的阳光刚好透过薄薄的窗纱照到上面。

鱼娘把窗户打开,外面的冷风跑进来撩起她耳边的头发,看来冬天在这里写字要把窗户关上了,若是窗外种上一株梅树,写字累了一抬头便能看到挺立在雪中的梅花,冬天的意境就很美了。

看完了梳妆架和书桌,又去看睡觉的床,床不大不小,一个人睡在上面想怎么打滚怎么打滚,来到这里六年多以后,经历了一家人睡在一张床上的痛苦折磨后,她终于能拥有了一张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床了。

住进新宅子后的第一天是在李大成的院子里吃的饭。放完鞭炮,刘家人还有柱子他们都入座后,做好的饭菜一道一道端上来。今日喜迁新居,抠门如刘氏也大方了不少,一整条的鱼和鸡,红烧肉、烤羊腿、卤牛肉……除了这些肉菜,还有不少的清炒时蔬,怕有人吃不饱,又上了一大盆的包子。

刘大舅和刘二舅拉着李大成拼酒,李叔河和柱子凑在一起你一杯我一杯,喝的是脸上通红一片,总之是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女眷和孩子们是另外一桌,桌子上没有上酒水,多了一道小孩子最爱吃的桂花糖藕,刚端上来就被三牛他们几个给抢光了,都是自家人,也不在乎什么虚礼了,见孩子们爱吃,王氏又去厨房做了一盘子红糖糕。

这顿饭从晌午吃到未时,到最后刘家的男人们几乎都喝的走不动路了,后来还是去街上叫了一辆马车才把他们送回了家。刘大舅母和刘二舅母憋了一肚子火气,走的时候脸色比墨还黑。

送走了家里的客人,又把喝得醉醺醺的李叔河还有李仲海他们扶到房间里去,王氏和陈氏麻利地把桌子上的残羹剩饭都收拾起来。

说是残羹剩饭,其实每个盘子都吃光了,刚刚结束了长达三个多月的逃荒生涯,大家对待粮食还是十分珍惜的,哪里又会浪费。

吃饱喝足后,鱼娘撑着小肚子和绫罗在院子里转圈消食,夕阳晕染了天空,变得红彤彤的,一两只鸟儿展翅从天边飞过,一派岁月静好。

好久没有这么宁静平和地看着外面的风景了,鱼娘挽着绫罗的手悠闲地在院子里散步,有时看到一处空地,不自觉想着若是在这里种上一株花或者种上绿油油的菜,把小院里打扮起来,到春天来了,一定会十分好看。

走累了后两人索性坐在台阶上了,一点都不淑女地伸着腿,懒洋洋地拖着下巴,漫无目的地看来看去,看天空的云,斑驳的墙,黄褐的土,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趣。

夜幕降临后,鱼娘躺在新晒的带着阳光味道被窝里面,睁眼看了一会儿黑漆漆的床帘,听了一会儿外面呼啸的风声,陷入了沉沉的梦乡。

半夜,迷迷糊糊之中,鱼娘做了个梦,梦中她漫无边际地走在一片白茫茫的地方,一轮白日高高挂在空中,她不急不慢,好似闲庭漫步一般,走了不知道多久,也许是一年两年三年,心中居然没有一丝丝害怕和忧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