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嫡妻为男(291)
这抚安侯世子是赤霄的儿子,性子能比他爹好到哪儿去?真要是景阳侯世子想要像平常眠花宿柳那样跟抚安侯世子玩闹,指不定早让人废了。
可要说这两位爷是来真的,那可真是……呦呦呦……千百年来没见过啊!
任凭风言风语传的再热闹,这事儿愣是不能定性。御史们一个个揣着折子上朝再揣着折子下来,在这件事儿上谁都不敢当这个出头鸟。
个别精明的,写了两份折子。
一份呢,轻拿轻放,这事儿不算事儿,大家都是男人,喝醉了宿在一起,这谁年轻时候没有过酒醉不庄重的时候?板子高高举起:不庄重。再轻轻落下:年轻不懂事。既全了皇后娘娘的面子,又不伤这两家的和气,皆大欢喜。
另一份就不是了,从礼法上,治家上,君子之风上从严说,往重了讲!只是这分寸最难。严,要严到哪一步?重,要不要动世家根基?
朝臣们喝了一碗又一碗养精气补脑的汤药,终究是想不出个章程。
继后气的冒了烟,把景阳侯夫妻俩叫到宫里前前后后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骂了好几个来回,这事儿还就真的一直悬而未决。
继后斥责,皇上不言语。
有人求情,皇上也不搭话。
这端的奇怪。
这一日皇上正在议事,几位兵部、户部的大人们吵得嗓子都哑了。
皇上说:“李至廉说的也对,谁也不能保证这北蛮人吃饱了会不会恩将仇报,变本加厉。”
樊成良是新上任的户部尚书,益州人,祖籍冀州,带着中原汉子特有的憨直。做过几个地方的知府、巡按,不是土生土长的京官,反倒是地方上历练出来的。也曾三次去北疆押送粮草,多少见识过些北蛮的风土人情。“皇上。”他上前一步行了一礼。
开隆帝摆了摆手,“樊卿坐下说话。”
“谢皇上。”樊成良行了礼,正襟危坐。“皇上,依微臣所见,顾公爷言之有理。”
开隆帝一挑眉,樊成良便说了下去。他以为北蛮人之所以每到冬天就要来烧杀抢掠,大都是因为缺衣少穿难以为继,若是真的自己家的粮食够吃,谁会大冬天不在家骑马奔袭大半月去抢别人家的粮食?若是大祐的与他们通商,让他们知道只要勤劳就能吃饱,冬天不会冻死,春天不会饿死,他们必然对大祐感激不尽。樊成良以己度人,言辞十分恳切。
“樊大人此言差矣!北蛮人野性难驯,茹毛饮血啊!他们一不盖房,二不种地……”
兵部的侍郎正说得口沫横飞,忽然李至廉一个眼色,这人瞬间没了音儿。
只见宋廉亲自躬身迎进来了个小孩子,七八岁年纪,欣长身材,眉眼精致好看,一双大圆眼睛黑得吓人,穿着一身短打,稍一动作就从衣裳边缘露出里面嫩白的皮肉,跟脸是俩色儿,大约刚练过武,一脑袋汗。
开隆帝见到来人,先笑了起来:“怎么这时候来了?”
几位大人面面相觑,不说话。
这小孩子倒不见外,走到皇上跟前行了个晚辈礼。宋廉给搬来个杌子放在皇上脚跟前,开隆帝踢了踢杌子说:“把这些劳什子搬开,豆芽,来,跟皇爷爷亲近亲近。”
皇爷爷!
几位大人被这个话吓得面无人色,这孩子长得跟顾锋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皇孙!难道那些流言竟是真的?不知皇上此举有何用意,不知朝中有多少人知道此事,不知……
樊成良刚到京不久,倒是面色如常:“臣久不在京中,未能恭喜皇上喜得金孙!在此补上!”
李至廉听着都要给他跪下了,这樊成良什么眼神?这孩子长成这个样子明摆着就是顾锋给二皇子生下的!这么犯忌讳的事情藏着掖着都来不及,樊成良这是要做什么?
樊成良却不自知,这般说着在自己身上摸索来摸索去,掏出一块随身玉把件,往前递了一下又缩了回来,倒是把宋廉晾了一下,最终还是躬身呈给了宋廉:“这是臣年幼时随祖父去游历,在民间一集市上买来的,不是什么稀罕物,不值什么大钱,却也跟着臣三十余年了。今日送给皇孙,愿诸事顺遂。”说完看向皇上,“还不知这是哪位……”
一旁的几位大臣恨不得飞扑上去堵住他的嘴,幸亏宋廉机敏:“皇上,长孙殿下午课时间到了。”
开隆帝笑睨了宋廉一眼,宋廉赶紧把头低下。开隆帝抱了抱怀里的豆苗,小声说:“豆苗,你是哥哥了,要为弟弟做表率知道吗?”
“知道了皇爷爷。孙儿告退。”豆苗干脆利落行了一礼,转身走了。
一众大臣眼皮抽筋似的过那眉眼官司,就那一寸许的地方意思多得放不下簌簌直往下掉。开隆帝端起一杯茶,掩住嘴角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