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情夫是首辅(184)
沈嵘绕着庭院焦躁地踱了几圈,终究是沉下了心来,将此事权衡了番,又不禁想起让皇子随周姓的好处来。
他轻皱着眉头,“若真让孩子姓周,太后必定动心。她已经失去了两个太子,无人承欢膝下,若有个同姓孙儿在她身前尽孝,她定然乐意至极。
孩子姓周,那太后母族、顺国公府周家焉有不顺服的道理?
届时,这孩子不仅有卫国公府的拥戴,还有顺国公府的推崇,一下便解了朝中文臣武将不和的困境。
若是晏朝上下拧成一股绳,休养生息个几年后一致对外,何愁没有击溃蒙古,收复失地之时?”
沈嵘久居西北多年,无时无刻都绷紧了神经,随时做好了迎战蒙古的准备,手下死伤过的战士何止成千上万?他与这些蛮邦外族有着血海深仇!
比起想让这孩子姓沈,沈嵘更想杀这些外邦一个片甲不留,永无翻身之日!
若是让他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蒙古可汗趴在他脚下颤抖求饶,让个外孙姓周有什么要紧?哪怕让沈流哲改姓周,他都愿意!
沈浓绮附和道,“若真能让晏朝团结一心,莫说蒙古了,攻打女真、寒部也定费不了吹灰之力啊!不仅能收复失地,说不定还能增扩版图呢!”
是这个道理没有错!沈嵘思及此处,甚至开始微微激动,憧憬起来!
沈嵘的性子颇为倔强,认定的事情等闲没有转圜的余地,可如今,态度却开始松动起来。
沈浓绮又柔声道,“您莫要看眼下朝中一片讨伐之声,可待几十年后,众人发觉刘氏一脉尽数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而晏朝国泰民安,外敌纷纷萎靡不振之时,大家定会明白父亲的一片苦心,交口赞颂父亲贤明。
这番让姓之事,也必定会随着父亲的贤德而垂青千古,流芳后世。”
姓沈,晏朝政乱于内,姓周,反而有益无害。
这两者孰轻孰重,没过多会儿时间,沈嵘就已经都想清楚了。
他向来是个雷厉风行之人,立马摆手道,“姓周就姓周吧,孩子性命要紧,我也不缺个沈姓后人。
既然已如此决定,我也懒得再去慈宁宫走一趟,免得那妇人见天的哭天喊地,嚷得人心烦,你去同她说!若如此她还不依,老子便再不想管这烂摊子,直接将你们娘两接到西北去,揭竿而起,自立为王!”
沈浓绮笑着道了声好,先是柔声宽慰了沈嵘几句,送他出宫后,这才脚步一转,立即朝慈宁宫去了。
*
申时三刻,景阳宫。
袖竹抬眼便望见了周沛胥脚步匆匆而来,立马转了个身,往内殿中的沈浓绮禀报去了。
因为身份有别,周沛胥向来是夜半时分来的多,这般青天白日前来,倒是鲜少有。
自上次沈嵘在金銮殿上提出要让皇子姓沈之后,周沛胥就一直在为暗中奔走,极力想要极力促成此事。
可沈嵘要给皇子改姓,远比刘元基要让生父进太庙要更为复杂。
两者虽都事关继承宗庙,但刘元基的生父是已死之人,此事说破了天,就是给亡者追封一份荣光而已,就这,朝臣们都已经觉得不可接受,抵死反对了,更莫要提给一个刚出生的皇子改姓,这更是事关千秋万代的事,朝臣们岂肯善罢甘休?
更何况,上一次之所以闯宫成功,那是因为所有朝臣都觉得不公不正,这才能冲破桎梏,将刘元基拉下马来。
可给皇子改姓一事,却只有他和卫国公府之人赞成,余下朝臣的态度,都是抵制的。
周沛胥正在愁此事应该如何推进时,慈宁宫竟乍然传话来,说卫国公府愿让皇子姓周?!
自沈浓绮怀孕那日起,周沛胥便从未奢望过,能同这孩子有除了君臣之外的关系,玄明法师的鉴言宣扬出去之后,他也断了自己再娶妻生子的后路。
谁能想得到,皇子能随他姓周?
卫国公那般固执己见之人,竟也肯?
周沛胥带着满腹的疑窦,怀揣着巨大的惊喜,踏入了景阳宫的内殿当中。
他望见沈浓绮正坐在案桌旁写字,而笔下的并不是宣纸,而是一段黄绸。
他心中怀有希冀,却又害怕失望,只按下心底复杂的感受,装作不经意问道,“皇后娘娘,宫中传来流言,道卫国公与太后因给小皇子改姓一事争辩不休,各执一词,后卫国公为了表明无半分私心,主动说愿让皇子姓周?此事……可是真的?”
沈浓绮俯首写字,笔尖不停,并未直接回答。
周沛胥凑近了去瞧,才发现她在写一道懿旨,此旨意事关皇子姓氏一事,正写到关键处,在皇子的姓氏上,缓缓添上了关键的一个“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