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福宝三岁半(959)
外面便有传言,说是当年成安王谋反之前,留了后手,就是给皇帝下了慢性毒药,想着就算谋反不成,也能要了皇帝的命。
只是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皇帝命硬。吃了这么多的慢性毒药,还能熬这么久。他都谋反完了,皇帝还活着。结果自己谋反不成功,皇位抢不到,自己差点完了蛋。
直到太子凭自己的本事找到了证据,指证了昭平王,皇帝才知道,原来当年确实是成安王谋反未遂,但下毒药的,却是昭平王。
大伙都心知肚明,是昭平王为了保住太子,主动把这些证据拿给了太子,让他指证自己。
当太子真得这么做了,所有人都看轻了太子。
就连皇帝,对太子也是各种厌烦,责令他在太子府闭门思过。
太子府的幕僚们都急得上火,天天开会,商量怎么帮太子翻身。
顾尚书赶紧献上了顾招娣临走前写好的策论,幕僚们看过之后,又论证了好些天,最后觉得,这是篇好策论,送到殿前,肯定能博皇帝欢心。
“到时候殿下您就说,是闭门思过这段时间想出来的。之前有大概的框架,苦于公务繁忙,才迟迟没有写出来。如今整日在太子府里思过,能静心思考,这才写出来的。”
幕僚你一句我一言地给太子出主意,希望这一步能让太子的处境变好些。
太子熟读策论之后,又反复背了几天,确认自己是胸有成竹后,这才寻了个机会,请人送到了皇上跟前。
策论送过去之后,太子如坐针毡,他既盼着皇帝召见,又怕皇帝真的召见。
才一日,太子就生出许多白发,生生的老了十几岁。
第1227章不能损了人家姑娘的清誉
上官子骞却过得很平静。
每一件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也只有他知道,昭平王之所以会出事,秦家没少帮忙。
这不,期限未到,秦明珠就做好了他的衣裳,送到了凤莱宫。
皇后看了后,很满意,又差人把衣裳送到了王府。
因为秦明珠提前交了作业,别的闺秀们也都抓紧了时间,陆陆续续将皇后之前交代的任务完成,送到了凤莱宫。
虽然凤莱宫总是关着宫门,可这并不妨碍皇后处理公务。
她们送来衣裳,皇后一一检查过之后,又派人送到各府去,顺带捎了句话。
这是某某某家的姑娘给您家谁谁谁做的什么东西,你们若是看着喜欢,就让家中长辈进宫说一声,皇后也好备份礼给某某某家的姑娘。
所有收到衣裳的人家都懂皇后的这句话。
意思很简单,如果你们相中了这姑娘,就来凤莱宫说一声,皇后就可以给你们赐婚。
如果没有这个意思,你们自己随便备点东西还礼就行了,也不必来打扰皇后,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很快,就有五个人家进了宫,到皇后这里请求赐婚。
其他人家,尽管没有联姻的意思,但也都备了厚礼,送到姑娘家,给足了姑娘面子,做得圆滑周到,皇后也很满意。
只有太子和上官子骞,迟迟没有动静。
给太子做衣裳的,是京兆府尹的大姑娘兰心。
京兆府尹从三品,他家的大姑娘就算是嫡女,要配太子,身份还是低了些。
当初皇后让她给太子做衣裳,是打听到这位姑娘品性极好,名声在京城也是一顶一的。尽管家世一般,但上门提亲的人可是络绎不绝。
皇帝私下曾与皇后说过,说太子以前是个好孩子,也不知怎的,长大了竟变成品性不端,行事偏激,为人自私的人,长期下去,难成大气。
正所谓娶妻娶贤,若是能求得贤妻,在他耳旁多些提点,或许能帮帮他,把他带回正路。
皇帝授意之下,皇后这才相中了兰心,希望通过这个办法,能催成这门亲事。
哪知道,人家兰心做好了一套衣裳鞋袜过去,太子一点动静都没有。
太子如此就算了,上官子骞也没动静,皇后不由有些着急了。
“嬷嬷,子骞不是喜欢秦家大小姐的嘛,怎么他收到了衣裳,也没个表示?”
这几日,曲嬷嬷可没闲着。
东西送到各家后,她就四处收消息,打各府的情况打听得清清楚楚。
偏就太子府和上官子骞的王府,她收到的消息少之又少。
曲嬷嬷寻思了半天,才说:“老奴听说,有些姑娘家对娘娘您指定的皇子公子们没有兴趣,做衣裳时就故意怠慢了些。比如袖口的滚边故意留个线头,又或者纳的底垫不够厚实,如此,男方这边收到了东西,,知道女方家的态度,就不会强求。”
“你的意思是,兰姑娘和秦姑娘做的衣裳,都故意留了纰漏?”皇后想了想,又立刻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啊,你说秦姑娘对子骞没兴趣,本宫还会信个几分,但兰姑娘……她会对太子没有一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