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小炮灰[穿书](239)
“金融专业?”王民望稍微思索了一下,“金融是个不错的专业,它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血液有运输、调节和平衡这几个功能,而金融在社会经济上也拥有这几个功能。”
韩见晴听到这个比喻先是惊奇,再然后便是对这个比喻的无上敬佩。
王民望也看见了韩见晴眼神的转换,“这位金融系的同学对此有些了解?”
韩见晴弯起唇笑了笑,“王老师,请允许我喊你老师。对于刚刚您对金融的比喻,我确实觉得有点感悟。在我学习金融期间,我发现金融就是对社会资源的调配、协调,而经济,经济更多的就像是我们人体的器官,它的特点是专一独特固定,而金融则是在不确定环境中对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国家发展的同时,各类物资的流通就是资源调配的一种。当然金融更多的是对货币进行调配,更快的流通速度也会对我们的市场有一个催化作用,快速的货币流通说明我们的供需旺盛,供需旺盛不久代表了我们国家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吗?”
王民望连连点头,“嗯。请问这位同学叫什么名字?”
韩见晴心底一喜,“韩,我叫韩见晴。意为看见太阳,遇见晴天,也是代表着国家发展一路向阳。”
王民望点点头,“嗯,相信我们国家有你这样的学生有诸位这样深藏不露的青年,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好。”
霎时间,大礼堂涌起热烈的掌声,旁边新闻工作者们也快速按下快门。
在活动结束后,韩见晴找到机会跟那些记者有了聊天的时候,可能是韩见晴刚刚在大礼堂说的那番话,也可能是韩见晴本身散发的聊天技能,韩见晴很容易地和那位拿着照相机的记者留下了联系方式。
过了几天,那位记者特地把写了那天大礼堂的新闻报纸拿给韩见晴看。
这篇报道是登在人民日报上的,韩见晴看了简直太惊讶了。
“哇,我之前一直都看人民日报,没想到我就今天还没去拿,就有我了!”
韩见晴说的没错,这篇报道上就有韩见晴,虽然有些模糊,但并不影响让人认出来。
“真是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我还不知道呢!”
“哪呢,这不也是你自己得到的?反正你也看报纸,你也迟早会知道的。”
“我迟早会知道,可你也特意来告诉我啊。”李同记者笑笑,然后迅速转移了话题,“嗐,我也是到处逛逛,下一份报纸的新闻还没有呢。”
韩见晴顺势问起来,“你们报社的新闻都是现时找的吗?”
“那倒不是,我们的报纸有些板块是固定的作者写的,有些比如说我们这次大礼堂的这个板块,这就是时事了,我们要找的除了上面要求的,其他的就是时事了。”
韩见晴思索了一番,“那你们的时事是怎么找的,对这些时事有什么要求吗?”
李同解释道,“得靠报社每期的要求,就像有时候要符合政府的需求,有时候国家有大事,那当然是大事了,像这个小板块,更像是一个补充的作用,一般没什么大事的时候就会报导时事。
“当然,这个时事也是有要求的,咱们报社毕竟是人民报社,所以更多的就是人民的生活了。”
韩见晴一听顿时就起劲了,她试探道,“那好的坏的都报导吗?”
李同立刻反驳道,“那可不,我们可是做新闻的,新闻就是为了真实存在的,不然怎么叫新闻呢?”
韩见晴露出若有所思的模样。
“韩同志,你是有什么想说的吗?”
韩见晴点点头,“我知道有一件事,挺影响人民生活的,你想听吗?”
“那当然了,我们干的就是这个,你说说我看看是什么事!”
韩见晴清了清嗓子把前段时间在居民区遇见的把电线杆圈进屋子里,包括总是断电的问题说了一下。
但李同对于总是断电倒是没什么想法,毕竟现在大家都这样,所以也不觉得这是问题了。
“把电线杆圈进屋子里?”
“是啊,现在不是很多知青回来嘛,很多知青都在乡里结婚生孩子了,这下回来不也带着一家人一起回来嘛,这不地方就小了,所以他们就把门前的地用瓦片盖起来,这下地方就大了,
“但你想想,咱这可是京城,咱们的首都欸,要是大街上都是大家随随便便圈起来那怎么办?那咱们京城的风貌可就丑了?这可是代表咱们国家脸面的事。
“虽然说是我们国家脸面的事,可这也是咱们实打实地民生问题,人民日报不报这些吗?”
李同噎了噎,不知如何回答,“韩同志,你知道这地方在哪吗?我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