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富美六零年代创业史+番外(46)
此刻,望着她眼中亮晶晶的光芒,他更加觉得,自己的妻子是如此灵动、美好。
就像他在研究所,用天文望远镜仰望过的星星一样,温暖且耀眼。
“笑笑,我支持你的工作,也为你取得的成绩骄傲。但你毕竟是个女孩子,答应我不要太累、不要孤勇,做事前,先考虑自己的安全,好吗?”
如果昨天,他不是恰好出现,帮她处理掉那几个二流子,白恪言不敢想象会有什么后果。
“知道啦,你放心,吉人自有天相,我有幸运的你呀。”
校嘉华笑着跑开。
是的,如果相遇是一种机缘,他的确比她更幸运。白恪言无奈地追上去。
穿过石桥,校嘉华远远看见公安局的车子,已经等在校家门口。
他们是要接白恪言回县城。
校大宝和小石头激动地围着车子,东摸摸,西看看。
公安同志很大方,打开车门,把两个孩子抱进驾驶室,教他们摸方向盘。
离别的愁绪难免涌上来。
校嘉华问:“这次走了,下次什么时候回来?”
白恪言同样压抑着心中的不舍,“等任务成功我就回来。到时候我们补办喜酒,好不好?”
校嘉华不置可否,远处的校大宝看见爹娘,激动地冲他们挥手。
小孩子无意中碰到喇叭,发出清脆的鸣笛声,引来整个大队群众的围观。
莫名有些喜感。
校嘉华莞尔一笑,又想到什么。
“白恪言,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是帮校大宝问的。你到底有没有……?”
白恪言愣住。
随即,他认真回答:“……拧过。”
第23章 礼物
白恪言离开后,两个孩子一直在哭唧唧,想念解放军爹爹的大白兔奶糖。
校嘉华已经投身工作,开始帮青河大队分化肥了。
难得有一年,农场的化肥资源如此充足,社员们很激动,也很珍惜。大年初三,媳妇们刚回完门,赵村长就把大家召集到了农场里。
今年的增肥政策跟往前不一样,谁干的多、干得好,不仅加工分,还能多分一个尿素袋。
在买不到的确良的农村,尼龙袋也算是稀罕物。染了颜色做成裤子,穿在身上拉风得很。
大家领了化肥,个个干劲十足,不到两天,一车化肥就撒得干干净净。
论功分袋子的时候,大队却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隔壁的李村长,联合附近几个生产队,气势汹汹地来到青河农场,指着赵村长和孙支书兴师问罪。
“我说老赵,你们也太不厚道了,今年全镇的化肥资源加起来,都没你们一个青河大队多。这是想干啥,想搞垄断吗?”
难怪李树林生气,自家大队的粮食产量本就比不过隔壁,今年对方即将用上电力排灌不说,连化肥尿素都使用自由了,他还拿什么跟别人争?不垫底才怪。
赵富达早就听到风声,他们要来闹事。他也不慌张,冷笑着说:“我们大队的化肥,都是群众一针一线、一个鸡蛋、一套家具,从供销社公司置换出来的,没占公家一分便宜。你想要啊?可以去县城买。”
“哼,你们不就是多了个农村供销社吗?县里也是偏心,你们能搞,我们几个村子就不能搞了?”
周边几个村落的队长,都跟着附和。
说来说去,还是眼红供销社。
校嘉华必须承认,她在供销社的置换政策上确实有私心,更愿意收购青河大队的农副产品。
一来是因为一个村子的,大家知根知底,不容易被人举报打擦边球。
二来是因为,青河村的确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竹编和木质工艺更加受县城人的欢迎。去年,王经理的闺女结婚,还从她这订了一套上好的红木嫁妆。
各个生产大队,吃饭靠天靠地、靠山靠水,有贫富差距无可厚非。
但既然聊到供销社,校嘉华从围观群众里,主动站了出来。
她介绍道:“各位叔伯,我是青河供销社的采购员。谁想开办农村供销社,往县里打个申请就行——当然,前提是,贵村有足够的资源和技术,用来发展农副业。”
这话扎了一排大队长的心。
早在饥荒年代,隔壁的山林就被挖空、砍伐得不像样了,重新养起来,至少还得十年。
“原来你就是校嘉华?”李树林在心里暗骂了一句“祸水”。
若不是她要回了李翠枝的抚恤金,也不会和徐长贵结下梁子,更不会引发后续的供销社斗殴。
徐长贵是本家人,李树林本想等风声过了,就寻个由头,让他去县城打工。没想到他运气不好,又遇上校嘉华的丈夫,直接被公安局送到了北大荒。
偏偏她丈夫还是个解放军同志,有什么不服,也只能憋在肚子里。